目前在國內獲得登記的515個種衣劑產品中,登記在水稻上的僅有57個,遠低于玉米、小麥等其他大田作物登記數目,水稻種衣劑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挖掘,這是6月7日在長沙召開的湖南省水稻種子處理技術與應用經驗交流會上傳遞出的重要信息。
靈核網《2016-2020年中國種衣劑行業發展現狀與投資分析報告》,目前在國內獲得登記的種衣劑產品共有515個,其中玉米種衣劑217個、小麥種衣劑141個、棉花種衣劑89個、水稻種衣劑57個以及其他11個。2011—2015年,國內水稻種衣劑登記產品從兩個增加到20個,登記產品呈逐年增加趨勢,有望成為未來研發推廣的重點產品。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黃崇春博士介紹,近年來隨著水稻種衣劑品種的逐年增加,水稻包衣的理念在行業中不斷提升,水稻種衣劑仍有一定的市場潛力,例如,在殺菌方面,目前水稻種衣劑主要集中在用于防治立枯病、惡苗病等苗期病害,而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的品種較少,現有的登記產品只有一種,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品種尚且處于空白。殺蟲方面,目前登記的藥劑品種也較為單一,主要集中為煙堿類產品。
相比北方旱作區玉米、小麥、棉花等作物種衣劑的應用,中國水稻種衣劑產品較少,發展較為落后。對此,湖南農業大學劉二明教授表示,種子處理劑的應用對于加快農業轉變發展方式、落實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計劃具有重要意義,但受農民習慣浸種消毒、水稻包衣加工技術還不成熟、缺乏合適的種衣劑品種、政府支持與行業推廣力度不夠等因素的制約,國內水稻種衣劑市場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近年來,水稻病蟲在湖南呈多發、重發、頻發態勢,成為制約水稻生產安全的一個重大因素,嚴重威脅糧食安全。數據顯示,2015年,湖南省農業有害生物總體偏重發生,主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發生面積6.07億畝次,其中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面積3.07億畝次。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湖南采取種子處理技術的水稻種植面積為1900萬畝次,僅占到全省水稻播種面積的30%。對此,作為水稻種植大省,湖南省植保植檢站站長楊孚初表示,下一步湖南植保站將加大水稻種子處理技術推廣力度,力爭將全省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此次會議由湖南省植保植檢站主辦,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協辦,來自芷江縣、古丈縣等植保站的30余位工作人員及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湖南省農科院、湖南農業大學專家,以及部分當地經銷商等近百余名代表出席會議。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