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導向政策導向一:鼓勵規模農業發展,加速農業現代化。
2017年,國家將繼續加大農業改革力度,為什么要下這么大的力度進行農業改革?目的就是要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鼓勵規模農業發展,尤其是以糧食增產的規模化經營將成為國家推動規模農業的重要一環。未來,帶動能力更強的農業經濟組織通過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將成為主旋律。
政策導向二:糧食種植結構調整,財政補助重點偏向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等農業經濟組織。
日前,大家悉心關注的玉米儲改革便是糧食種植結構調整政策的重要一環,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有意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其他糧食種植。在后臺留言中,不少農民朋友和農業界人士對此政策表示憤憤不平,呼吁政府關注農民。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灰心。農業結構調整(包含種植結構調整)措施雖然短時內對廣大農民朋友的切身利益造成了損害,但著眼于未來,這項政策將有利于農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017年,國家政策導向將傾向于通過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聯動,減輕國內耕地、水等自然資源的壓力,緩解經濟發展和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促進農業生產由以數量為主轉向數量質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場導向,更加滿足消費者需求。
另外,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包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商品農產品供給的主體,也是農業現代化的主體。而結構調整的任務也隱含著進一步促進這些主體的發展,提高其發展質量的目的。
政策導向三:提高機械化、信息化水平。
全局規劃中,國家對農業機械化和信息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方面,提升機械化質量和機械收貨水平;另一方面,推進信息化與農業深度結合,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強物聯網、智能裝備的推廣應用,力爭2020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達到70%、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
就在剛剛過去的武漢全國會上,農機360網成功推出“中國農業機械化物聯網”智慧解決方案,可實現作業軌跡回放、作業時間查詢、報警信息分析、作業面積統計、故障信息分析、維修記錄查詢等功能。
政策導向四: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并保持長久不變、加強土地流轉;鼓勵農戶通過互換承包地、聯耕聯種,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率。更多信息,請咨詢。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