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紡織業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雖然 2011 年以來速度有所放緩,但至 2015 年,紡織業收入達到 4.02 萬億,同比增長 5.5%。行業中企業單位數在 2011 年驟降32.3% 至 2.25 萬家,至 2015 年,一直保持在 2 萬家左右,企業數目的減少表明行業集中度的 提升。當前經濟形勢并非十分景氣,內部需求動力不足,景氣度處于發展區間并波動較 大,出口規模下降,小企業因成本高企難以維持而被兼并或倒閉,大企業則在進行結構 調整,或尋求轉型升級,或延伸產業鏈,進一步壓縮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加強供應鏈 的把控。2015 年,我國紡織行業 500 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 11913.2 億 元,同增 15.0%,增速高于上年 1.6 個百分點,行業新開工投資項目 16149 項,同比增 長 18.3%,表明行業投資信心良好。
作為紡織業的子行業,受房地產影響,2015 年家紡行業市場規模 300.2 億美元, 同增 4.11%,增速放緩,但規模仍處在穩定上升階段。隨著房地產去庫存進程的推進, 家紡行業也將受到催化;降低成本、擴大有效供給等政策措施也將使行業的生產及效益 情況有所改善。
1、 從基本面上看,國內棉花目前仍處于去庫存階段。據統計,去年我國棉花產量約為480萬噸(國家統計局數據為520萬噸),進口棉數量約為110萬噸,儲備棉輪出約為260萬噸,總體的供應量在850萬噸左右,而全年國內棉花消費量約為720-750萬噸,所以實際的供應量大大高于需求。而17年國儲剩余儲備棉大約為820萬噸,如按去年拋儲的節奏看,今年儲備棉期末庫存有望降至600萬噸左右,并且今年國儲庫不會輪入新花,這就意味著市場上將長期存在新花和儲備棉共同銷售的局面,對棉花的價格上漲帶來壓力。
2、 從全球棉花產量上看,中國產量有所下降,但印度、美國等棉花主產區都有增產。2013/14年度棉花產量排名前三的國家是中國(27%)、印度(26%)、美國(11%),2016/17年度產量前三的國家是印度(26%)、中國(20%)、美國(16%)。全球的棉花種植面積相對穩定在3000萬公頃,隨著棉花價格的上漲,糧棉收益比的下降,預計明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將有所增加,預計2017年有望增加至3100萬公頃。另根據2017年中國棉花意向調查,預計國內種植面積為4480萬畝,同比增加2.2%。預計2017年在消費總量變化不大,新年度的產銷缺口縮小為-167萬噸,較上一年縮小155萬噸。
3、 從全球經濟環境來看,大宗商品的整體走勢和外圍環境不是很樂觀。2016年大宗商品經歷的集體性爆發,黑色系及部分農產品的一波強勢上漲,但在最后一個月各類商品都從高位大幅回調,整體走勢也進入了調整期。2017年由于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美元指數走強,各類地區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資金正在向美國回流,全球經濟在艱難中緩慢復蘇。中國國內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種去產能、調結構性的政策方針正在實施,貨幣政策的調整,使資金面相對緊張,投資者相對謹慎看待中國市場。中國在與國際各個國家間的貿易變數增加,各類貿易保護主義或者貿易壁壘或許將給中國紡織業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棉紡產業需謹慎樂觀。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