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分上海中小商業銀行,為了緩解住房貸款余額壓力,要求支行鼓勵房貸客戶提前還款,甚至對提前還款違約金給予減免優惠。
此外,另有傳聞稱,北京、上海這兩大一線城市目前低于9折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已全面絕跡,已有商業銀行將低于95折的房貸優惠利率審批權全部收歸分行層面。還有消息稱,銀行已經不再接受30年的住房按揭貸款,將最長期限削減到了25年。
房貸出現全面收緊的信號,難道樓市要變天了嗎?對此,有業內專家表示,自己雖不具備辟謠的本事和資質,但上述說法也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邏輯可循。在當前“去杠桿,控風險”的背景之下,春節過后樓市頻繁傳出房貸收緊消息,不足為奇。
一直以來,房價能漲多少,取決于當年房貸政策松緊程度,2015年初至2016年9月,我國貨幣政策呈現全面寬松的狀態,這使得全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開始瘋狂上竄。而央行現在的貨幣政策則是“穩健偏中性”,這意味著房貸政策已經全面收緊。只是誰也未曾料到,剛剛才過完年,央行就開始回收貨幣的流動性了。
那么,為什么央行現在開始收緊房貸了呢?換言之,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不再偏寬松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主要是為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央行需要對貨幣流向進行調控,調控對象主要針對金融市場的“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肆意加杠桿行為。
而對于銀行來說,收緊房貸的動機,除了政策面的“窗口指引”,恐怕還有存貸比(貸款總額/存款總額)居高不下的壓力。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從盈利的角度來看,存貸比存高越好,因為存款利息意味著成本,而貸款利息意味著收入。存貸比越高,銀行的盈利能力越強勁。
不過,如果存貸比過高,銀行貸出去的錢太多,那么其承擔的風險也就越高了。根據央行1月披露的數據,全國2016年人民幣貸款余額106.6萬億元,同比增長13.5%。而根據標普全球的計算,截止去年底,算上銀行理財和影子銀行等因素,銀行的存貸比已超過80%,且以每年6%的增速上升。
按此速度放貸下去,再過幾年,銀行貸出去的錢要跟自己的存款一樣多了,這顯然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所以現在銀行謹慎放出房貸,甚至最好已有房貸的人能提前還款,這樣可以降低它的存貸比風險。那么,2017年我們究竟該不該買房呢?
首先,對于現在想要買房自住的年青人來說,在購房之前還是要仔細斟酌一下,未來將是房貸成本上升期,你究竟能否承擔得了還貸壓力?先舉個例子,程序員小王收入不菲,在上海松江區看中一套260萬的房產,還款方式為等額本息。
其次,有些人覺得,房貸雖然收緊,房價和成交量必然會出現下滑,但是價格跌幅一定會是有限的,出于穩增長和控風險的需求,未來貨幣寬松仍會繼續,央媽是不會真讓房價深跌的。
但是靈核網認為,房地產進入深度調整期已在所難免,如果繼續讓房地產加杠桿,將引發極大風險。現在問題是,如何讓高房價逐步緩慢下跌至百姓均能接受的范圍區間之內,避免出現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這才是今年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所以,期盼熱點城市房價短期見底的購房者,一定要有打持久戰準備。
最后,我們要提醒已經還貸多年的購房者,不要因為手續費優惠就急著向銀行提前還款,除非你是等額本金的還貸方式,大部分的貸款已經還得差不多了,剩下少部分欠款,并有自己手中資金充盈,那早些還給銀行也是不錯的選擇。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