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發展優勢
1、東三省、北京等地氣候適宜
我國的滑雪主要集中在東三省和北京等地,這些地區雪期相對較長,氣候適宜,加上優美的自然風景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具有開展滑雪旅游的先天優勢。
2、滑雪運動的趣味性和普及性
滑雪運動深受青少年和富于挑戰者的喜愛,它自身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使置身其中的參與者倍感愉悅,也吸引著那些從未嘗試過滑雪的人們。經過多年的發展,滑雪運動已日趨普及。滑雪運動的開展,極大促進了各地旅游業的發展,一些地方政府組織“滑雪旅游”、“滑雪節”,達到了宣傳自己區域的目的。
“一業發達,八業興旺”,大眾滑雪運動的蓬勃興起,不僅促進了滑雪產業的發展,填補了北方冬季旅游的“空白”,而且帶動著諸多相關產業的發展。
3、“旅游+滑雪”的組合極具吸引力
單單是滑雪還不足以吸引人,“旅游+滑雪”的組合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吸引著人們。東北特色的農家院、農家菜對于那些從沒來過北方、從沒見過雪的南方人是另一種人生體驗。
4、擁有滑雪旅游產業的主力軍
北方有很多從事滑雪旅游工作的退役滑雪運動員、體院冰雪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都是滑雪旅游產業的主力軍。
(二)產業發展劣勢
1、滑雪旅游消費較高
目前,滑雪旅游項目的消費水平相對于國內的人均收入還是比較高的,這不僅阻礙了滑雪旅游項目的發展,也限制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要針對滑雪旅游產業的消費群體制定消費標準,不能脫離實際。
2、基礎薄弱、起步較晚
我國的滑雪旅游產業起步較晚,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具有基礎薄弱、經營和管理不夠規范的劣勢。
3、滑雪旅游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小
雖然近幾年滑雪人口逐年增加,但是其占總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小,我國滑雪旅游市場巨大的潛在消費人群還有待挖掘。
4、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驗匱乏
大批的滑雪運動員在退役后從事滑雪教練等工作,通常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較高,但由于未接受過正規的培訓,所以服務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而另一些體院冰雪專業的畢業生也存在工作經驗缺乏的問題。
(三)產業發展機遇
1、綜合國力增強,生活水平提高
中國的綜合國力正在逐步增強,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群眾已不再滿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質需求,而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
2、滑雪場數目逐年遞增
中國的滑雪場在10多年間,由幾十處猛增到幾百處。各大滑雪場的成功運營,促進了滑雪場建設的飛速增長,這給滑雪旅游提供了豐富的硬件條件。
(四)產業潛在威脅
1、滑雪旅游綜合服務水平不高
由于滑雪旅游產業缺少高水平的雪場管理人員,造成雪場各類人員優質服務意識淡薄,沒有把游客當作上賓;雪場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綜合素質不高,不能與國際優質、快捷的服務要求相接軌,這些都限制了滑雪旅游的發展。
2、宣傳力度不夠、營銷意識差
滑雪旅游宣傳營銷不夠是中國滑雪產業在國內外知名度低、缺乏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中國滑雪宣傳沒有品牌代言人,一是建場早、基礎好的國有制滑雪場不太重視對外宣傳,等客上門;二是規模較小的滑雪場經費不足,很大程度上都是各個雪場在有限的范圍內做微型廣告;三是在相關的時期內政府對滑雪業的宣傳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
滑雪旅游作為一項產品,忽視對其的宣傳,必然弱化了中國雪場在國際滑雪旅游產業中的競爭力。
3、滑雪裝備大部分依賴進口、使成本增加
在滑雪裝備工業方面,我國基本還是個空白,大多數滑雪裝備都是進口的,大大增加了成本。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滑雪場的經營者出租的滑雪板、滑雪鞋及雪杖均為日本等國家的二手貨,其安全性和衛生狀況是經營的隱患。
4、雪場數目增長、行業內競爭加劇
隨著新建滑雪場的不斷增加,行業內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規模參差不齊、各自為戰、無序競爭的局面嚴重。一些雪場打價格戰,采取不正當手段,這些不正當的競爭帶來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一是破壞了中國滑雪的品牌形象,流失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二是破壞了滑雪旅游市場的秩序;三是破壞了城市的整體規劃和自然生態;四是資源流失,不能很好地拉動經濟增長。
5、雪場硬件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部分雪場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滑雪場標準低、規模小、資源配置單一、設備簡陋陳舊、功能不全;天然降雪少、有效滑雪期短;經費短缺;索道過少、運力不足;缺少造雪和壓雪設備及雪地摩托車等現代化工具。還有些雪場,缺少實踐與理論兼備的滑雪指導員,有些所謂教練員,基本不懂滑雪知識,沒有經過較系統的專業培訓。有些雪場甚至沒有教練,滑雪技術指導就更談不上了,存在許多不安全的隱患,影響了滑雪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