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年的虧損,“不走尋常路”的美特斯邦威終于還是邁上了一條大家都在往里“撲”的道路——O2O,然而這條路能不能挽救美特斯邦威?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2013年,美邦重新收回了一度“拋棄”的自營電商平臺邦購網,試圖借這個平臺與實體店鋪融合。
從2013年開始,美邦開始對店鋪進行文化包裝,在廈門推出了“閩南風情”概念店,在成都推出了“寬窄巷子”概念店。試圖達到“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的無縫對接。
去年,美邦耗費5000萬人民幣冠名互聯網綜藝節目《奇葩說》;隨后,推出了一款名叫“有范”的App,今年《奇葩說》第二季的冠名也繼續在握。顯然,“有范”想要借著《奇葩說》的風頭,為集團鋪路O2O。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下大力氣包裝的概念店門可羅雀、看客寥寥,期望與真實效果大相徑庭。
“有范”傍著《奇葩說》小范圍火了一把之后卻被用戶詬病不斷。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有范”在360手機助手平臺的下載量只有17萬,在百度手機助手平臺的下載量更少,只有12萬。對比同類型提供時尚、購物咨詢的APP蘑菇街、美麗說、明星衣櫥的千萬下載量,說不“心塞”是不可能的。
于是,美邦要繼續發力O2O,勢必得繼續砸錢。今年7月,美邦發布定增募資預案,擬募集90億元,25億元將用于“智造”產業供應鏈平臺的構建,60億元用于O2O全渠道平臺建設,5億元用于建設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中心。
對于這樣“大手筆”的動作,業內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本次募投項目將加速美邦互聯網轉型,建立行業共享平臺,實現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但也有人質疑其不過是把“在以代理商為主的店鋪中銷售”替換為“在體驗店中以App網購的方式銷售”,并斷言其“看似高大上的O2O轉型一定會碰壁”。
2015年上半年,美邦凈利潤同比下跌了152.98%,虧損了9476.02萬元,這是上市七年以來首次美邦凈利潤變為負數。持續兩年的轉型之路似乎走得并不平坦。那么這一次O2O的努力會否真的能將成為美邦突破困境的良方?
顯然并非易事。筆者猜測,通過不斷試錯,美邦線下體驗店的數量將不會再盲目增長,因為人流和影響力擺在那兒;邦購網和“有范”也很難帶來可觀的流量,很有可能連天貓、京東這些第三方電子平臺的零頭都趕不上;接下來,美邦可能會進一步意識到,O2O的燒錢速度遠遠高于它帶給企業的收益……
大浪淘沙,市場終將讓許多有著O2O野心的公司們意識到,現實并非那么美好。筆者認為,對于美邦來說,當下最重要的或許是回歸初心,認真研究消費者的需求,改進產品工藝和設計,而非一味進行所謂的“O2O轉型”。畢竟,我們不想看見這個國人口熟能詳的品牌一步步走向下滑的無底洞。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