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企業只有不斷創新,帶來顛覆性產品,或者拓展出全新的市場,才有可能突破,在巨頭的夾縫中重現活力。
資本寒冬下,美國創業公司正在醞釀一場變革風暴。不少硅谷獨角獸公司擔心風險投資商不再提供后續資金,因此都在考慮裁員事宜。美國短信應用Tango最近被迫裁員9%,關閉了業務TangoShop。據了解,這家創業公司去年上半年完成了2.8億美元D輪融資,其中阿里巴巴投資2.15億美元;Tango也因此加入了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俱樂部。
一家公司進入獨角獸階段之后,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中型企業。為何Tango在成為估值10億美金“獨角獸”后,卻遭遇困境?這邊廂是創業變重,只有巨額才能保證成功率;那邊廂是企業的成長周期在縮短。美創業公司能否有未來?解決資本危機后其又將面臨何種局面?
美創業公司裁員收縮急儲糧
今年以來,科技媒體最常提及的一個行業名詞叫做“獨角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相關的報道傳出,某公司融資1億美金或2億美金,邁入了獨角獸公司陣營。獨角獸概念來源于美國硅谷,就是估值達到10億美金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不過,在創業變重的年代,邁入10億美金俱樂部并不代表該企業絕對安全,危機仍然時時潛在。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美國短信應用Tango。很多人不相信這家剛加入“獨角獸”不久的企業會遭遇“寒冬”,但事實是這家企業最近被迫裁員9%,關閉了電商業務TangoShop.
Tango只是最新的一家而已,就在一個月前,另一家估值10億美元的硅谷創業公司Evernote也宣布裁員47人,并將關閉位于臺灣、新加坡和莫斯科的三個辦公室。此外,Evernote還關閉了一些運營不太順利的功能,比如用于記錄菜譜的“食記”。
而更為引人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推特、Flipgram、Snapchat等諸多估值10億美元的硅谷創業公司都相繼遭遇了業務困境。社交媒體巨頭推特宣布將裁掉最多8%的員工,預計節省現金成本1000萬至2000萬美元;圖片分享軟件Flipgram裁員20%;“閱后即焚”聊天軟件Snapchat削減了原創內容部門的崗位。獨角獸的生存危機由此成為了近來的一個熱門話題。
“深挖洞,廣積糧”,創業公司為度過“寒冬”,資源整合、人員縮減無可厚非。不過“寒潮”過后,是守住自己的原有市場,或是在激烈競爭下逐漸衰落,則取決于行業背景、產品戰略、營收模式、公司治理等諸多因素。
獨角獸困境是把雙刃劍
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為何會淪落到靠“裁員”儲糧?
就內部因素來看,獨角獸公司初期以“免費加升級”的模式獲得上億用戶,在估值達到10億美元的中型體量之后,用戶增長逐漸放緩,開始需要嚴肅考慮營收問題。但它們的商業化能力卻在這個階段拖了后腿,巨頭免費產品入場更是加重了他們的創收困難,只有巨額融資才能保證成功率。
就外部因素來看,市場環境變化促使行業格局生變。一方面是來自巨頭的壓力。谷歌、Facebook、亞馬遜誕生之初均不處于巨頭夾縫的境地。以Facebook為例,Facebook崛起的時候社交市場才剛起步,MySpace也不是巨頭。相比之下,上述獨角獸公司則是在谷歌、微軟、蘋果、Facebook尚未重視的細分市場找到增長空間,而這些細分市場卻在巨頭原有市場的拓展范圍之內,因此他們規模壯大之后都遇到了巨頭的強勢壓迫。
另一方面,獨角獸公司在近一兩年來成群的出現,意味著這一波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浪潮已經進入了末期。在經過四五年的耕耘,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們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有些移動互聯網企業甚至早就超越了獨角獸的概念,估值達到數十億美金甚至上百億美金。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創業者角度看,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公司估值在每一輪融資后被下調,但從積極的方面看,及早發現問題、正視問題并努力調整,總要好過上市當天遭遇慘敗所帶來的更大痛苦。幾乎每家互聯網巨頭都曾經是獨角獸,谷歌、Facebook、亞馬遜、Uber,不勝枚舉。它們都經歷了從小型創業公司急劇增長為中型獨角獸公司再升華到互聯網巨頭的歷程。所以,裁員之下,能更好的進行戰略調整和企業規劃的創業公司,或許能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
破而后立,創新成中國創業公司唯一出路
在國內,隨著“互聯網+”的推廣,創業變成了流行詞匯,并演變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英國會計和咨詢機構UHYInternational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成為創新熱潮中的“一極”,每天有4000家創業公司誕生。
破而后立,美國創業公司遭遇的現狀足以引起我國當前涌現的創業企業的深思。產能過剩、盲目跟風之下,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該如何把握和考量?
中國互聯網領域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一個個神話般的成功案例也在刺激著創業者想要成為下一個幸運兒,但創業者也要對局勢有著清醒的認知。特別是目前BAT壟斷大多數互聯網細分業務的當下,創業變得越來越難。O2O創業企業倒閉風潮也給予創業者驚醒:再美好的創業規劃也始終有檢驗成色的那一天,隨波逐流只會被淘汰。
今年以來,無論是硅谷還是中國,面向成長型公司的風險投資都趨于回歸理性。和過去兩年相比,互聯網大環境變得更加嚴峻。尤其是那些還沒有盈利的行業,如視頻網站,受到投資方的壓力越來越大,每個投資人都有相對明確的收入要求,中國互聯網創業公司當前可謂是活在科技巨頭的夾縫之中。創業企業只有不斷創新,帶來顛覆性產品,或者拓展出全新的市場,才有可能突破,在巨頭的夾縫中重現活力。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