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很多花壇、樹池一般都高于路面,甚至加上沿子、蓋子,國外的卻剛好相反。他們讓花壇低于路面,雨水便可以順利滲透儲蓄進來。小小的改變反映出的卻是低影響開發的生態理念。”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傳志表示。12月15日下午,武漢設計雙年展——生態城市論壇在湖北美術學院舉行。與會專家縱論海綿城市建設經驗與探索,稱大發展時期已經到來。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下墊面能夠有效地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又可以適當的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海綿城市的總體目標原則是解決水的問題,調解城市水循環系統,根治城市內澇,緩解某些干旱地區的缺水狀況。泛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顏二繭表示,當前我國水安全面臨嚴峻形勢。自2013年中央城鎮化會議提出建設海綿城市以來,這一概念不斷升溫。今年10月,中央提出建設指導意見,指出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這一目標要求。
“到那時,也就是全面建成海綿城市。”顏二繭講到:“海綿城市要求對水資源要做好滲、滯、蓄、凈、用、排。‘排’字是放在最后的。”
“武漢園博園占地300多畝。通過設計,園區所有的雨水都可以流向中間的湖泊,一年存蓄雨水幾萬噸,就是很好的實例。”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傳志講到。他表示,建設海綿城市要做到低影響開發,即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通過生態化措施,盡可能維持城市開發建設前后水文特征不變,有效緩解因為不透水面積增加對地表徑流量、徑流污染的加劇,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武漢(han)市(shi)(shi)(shi)規(gui)劃(hua)(hua)研究(jiu)院副總工(gong)程師(shi)陳雄(xiong)志則(ze)介紹,武漢(han)是國家海(hai)綿(mian)(mian)城(cheng)市(shi)(shi)(shi)建設(she)試點城(cheng)市(shi)(shi)(shi)。該市(shi)(shi)(shi)已經發布了(le)海(hai)綿(mian)(mian)城(cheng)市(shi)(shi)(shi)規(gui)劃(hua)(hua)設(she)計導則(ze),著力解決海(hai)綿(mian)(mian)城(cheng)市(shi)(shi)(shi)規(gui)劃(hua)(hua)編制(zhi)、工(gong)程設(she)計和(he)項目評估等方面(mian)具(ju)體問題(ti)。武漢(han)市(shi)(shi)(shi)還設(she)立了(le)青山示范區(qu)和(he)四新示范區(qu)。計劃(hua)(hua)通(tong)過對這一舊一新兩個示范區(qu)開(kai)展(zhan)海(hai)綿(mian)(mian)城(cheng)市(shi)(shi)(shi)建設(she)、改造(zao)和(he)管理機制(zhi)的探索,形成(cheng)經驗向(xiang)全市(shi)(shi)(shi)推廣(guang)。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