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強生態修復的大背景下,市場對環保行業投資的熱情越來越高,環保企業借助資本市場謀求發展的興趣也越來越大。在 “環境修復與綠色發展”——金茂投資清潔技術論壇上,現場來了數十家環保企業,且參會者幾乎都是副總以上并不乏一把手。他們除了交流行業的投資機遇外,非常關注上市、并購的話題。不少環保企業已經在籌備新三板掛牌了。
環保各子行業境況不一
“我這兩天看到新聞,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說,從2005年至2030年中國預計應對氣候變化總投入將達到41萬億元,是四萬億的10倍,這是個多么大的市場。”金茂投資董事長段小光在論壇上發出了這樣的感慨。3月25日,由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和南京市棲霞區政府主辦,金茂投資和西南證券承辦的“環境修復與綠色發展”——金茂投資清潔技術論壇在南京紫東生態會議中心舉行。南京市棲霞區常務副區長曹海連、棲霞區住建局局長崔永國、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德波、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海鎖等重量級嘉賓蒞臨現場。人們探討的其中一項話題,是環保市場()的機遇這么大,但新的環保企業在哪些領域還有空間。
“說起來是一個大的環保概念,但里面細分的種類非常多,差別也很大。”會上,中茂基金董事長徐濤對環保產業的大氣治理、水處理、固廢處理、環境修復四大塊與貫穿其中的環境監測板塊進行了分析。
徐濤介紹,對于大氣治理領域來說,脫硫脫硝與除煙除塵領域已形成了競爭格局,創業型企業空間有限;但VOCs治理方面,那些具備較強技術整合能力的企業有較大機會。而對于水處理行業來說,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治理的建設高峰已近尾聲,現在還能夠關注的主要是技術改造與水的深度處理;但污泥處置還處在初級階段。固廢處理方面,生活垃圾已經出現了市場集中度提升的局面,而工業固廢處理盡管投資機會巨大,但要警惕低價競爭;但是危險廢物處理方面,投資機會巨大,有千億級的市場規模。而土壤修復領域,則是挑戰與機遇并存。
上市并購成關注焦點
除了尋找行業的投資機遇以外,人們關注的另外一大焦點,則是如何借力資本市場。大眾證券報記者看到,現場來了數十家環保企業,有已經上市的,也有還沒上市的,參會者幾乎都是副總以上并不乏一把手。
會上,上市公司雪浪環境的董事長楊建平和人們分享了對接資本市場的經驗,向大家展示了雪浪環境是如何通過對接資本市場的機會實現了發展壯大。不過,上市的歷程有甜也有苦。“我們上市用了六七年,過程非常難熬,還好金茂一直陪著我們。”楊建平這么說。
金茂投資副總裁黃勇則從投資的角度談一些看法和建議。他認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正進入了以綠色經濟為主驅動力的新階段,構建一個綠色金融體系、發揮綠色金融和資本的資源配置作用至關重要;如果政府能通過銀行貸款貼息,或者成立綠色項目的擔保機構為綠色項目征信,亦或通過引導社會資本來參與產業基金的設立,都可以加大綠色金融支持江蘇省環境修復項目的工作。
記者現場與部分環保企業的參會代表進行了交流。他們中既有剛剛通過并購的方式進入環保行業的新兵,也有已經在行業耕耘多年的老牌企業。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很關注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已經上市的尋找并購機會,還沒上市的準備上市或被并購,不少環保企業都瞄準了新三板。
不過,如此之多的企業沖進環保行業,會出現產能過剩嗎?記者和部分參會代表討論起了這個問題,多數人并不太擔心。
“你要相信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上市公司延華智能的董秘伍朝暉這樣和記者說。他認為,部分領域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但這只是短期的。他說,環保企業很多都是民營企業,對市場感覺更敏銳,要相信這些老板的選擇。不過他同時也表示,由于環保行業各子領域發展情況不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對環保企業投資時要花更多精力。更多最新行業調查,市場調研,可行性分析報告請訪問。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