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產業聯盟(SIA)由工信部指導和支持,聯盟通過聯合聯盟成員單位以及產業協會,發揮產學研合作和整體資源優勢,加快傳感器、工業智能、信息物理系統(CPS)等核心技術研發,加快我國物聯網領域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標準化。聯盟以傳感器和物聯網產業為基礎,帶動我國高端制造與機器人、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生物醫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我國十三五期間“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戰略。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上,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以下簡稱“SIA”或“聯盟”)成立大會圓滿舉行。作為物聯網領域首個國家級聯盟,SIA的成立翻開了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發展史上的新篇章。
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工信部電子司司長刁石京,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高裕躍,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院士,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總裁楊瀟出席SIA聯盟成立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同時,大會邀請了相關部委領導、重點研發單位、各行業龍頭企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200多位代表共同見證聯盟成立。
本次大會宣布了SIA聯盟組織架構,確定了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院士擔任聯盟理事長、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總裁楊瀟擔任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由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代表、知名研究機構等十余家機構代表共同擔任聯盟副理事長,以期共同推動實現中國物聯網產業的加速創新及規模化應用。
SIA聯盟將牢牢抓住傳感器產業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同時,充分發揮日漸凸顯的中國半導體工藝、制造和集成電路設計等基礎優勢,團結聯盟成員、產業園區及科研機構,互相協作并實現資源共享,共同促進物聯網技術發展。
萬億級市場和“國民”產業彎道超車機遇催生SIA聯盟成立
物聯網作為“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歸根到底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進程,由上世紀90年代的“個人電腦—互聯網”時代,到20世紀初的 “手機—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當前凸顯超越摩爾的感知時代—“傳感器與物聯網”時代,最后到體現系統集成由智能制造、智能教具、智能交通以及智能農業等構成的智能時代,物聯網正在全球關注下倍道而進。
根據專家預測,用不了4年時間,到2020年,全球范圍內將產生500億種物聯網設備被連接到網絡,同時,全球傳感器當前市場已有百億級,到202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有望達到萬億級,業界紛紛預測物聯網將是繼互聯網之后的下一個風口。屆時,我們身邊的任一個物品,如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新生代家居配件等都能與互聯網連接起來。
過去5年,物聯網產業正逐步從雛形走向成熟,特別是國際巨頭Google、Facebook、蘋果、Microsoft、三星等等紛紛從VR/AR、無人駕駛、可穿戴設備等不同角度進行產業布局。轉向國內,從物聯網市場來看,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從國家政策來看,特別是2016年作為我國“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促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因此,物聯網的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而傳感器作為物聯網三大層次結構之一的感知層,扮演數據來源先鋒的角色,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和前提。
據SITRI顯示,中國傳感器產業分布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以及以陜西、四川為首的西部地區,伴隨著國內MEMS及先進傳感器初創企業的不斷涌現,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的初步形成,從百萬級別的汽車市場、十億級別的手機市場再到千億級別的物聯網市場,傳感器將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智能終端,而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工業過程控制/機器人及生物醫療領域將是國內蓬勃發展的核心領域。
正如SIA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曦院士表示:“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的成立代表著天時、地利、人和,聯盟旨在聯合聯盟成員單位、產業協會及科研機構等,發揮產學研合作和整體資源優勢,開展扎實的技術研發及廣泛的技術合作,加快傳感器、工業智能、信息物理系統(CPS)等核心技術研發,加快我國物聯網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的標準化,推進物聯網產業的創新加速及規模化應用,切實推動我國十三五期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等國家重要戰略。”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