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貴州、安徽等多個中藥材產地受降雨的嚴重影響,只有零星采挖,不少傳統中藥材價格持續走高。其中,太子參價格已達120元高位,白術價格同樣上漲不少。
注意到,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指數持續穩定上行。其中,太子參(統)價格增長100%,三七(80頭)價格增長67%,野菊花、茯苓(丁)、黃連(雞爪)、川芎(統)等品種均有大幅上漲。
分析認為,大多數生長在南方,南澇北旱造成部分品種錯過了最佳種植期,價格大幅上漲,如太子參。預計極端天氣的影響將繼續深入,藥材價格有望加速步入上行周期。
部分中藥材價格持續上漲
近期,由于南方地區持續大雨,不少中藥材產地受到嚴重影響,只有零星采挖,新貨產出極少。受此影響,部分品種中藥材價格短期大漲。
以太子參為例,在康美中藥網上,可以看到太子參亳州藥市參考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公斤120元,而產自貴州的太子參價格則到了130~160元/公斤。據太子參歷史價格走勢顯示,今年以來太子參價格漲幅超過100%,其中其價格在110元附近徘徊一個月后,于近日沖上120元。
此外,白術同樣走俏,受近期產地多雨天氣影響,市場貨源走動順暢,行情價格不斷上調。據中藥材天地網訊息,現市場安徽二年生貨源暢銷,售價在20元上下,浙江產市場流通貨源減少,新統貨售價在21元上下,湖南貨售價在18元上下,安國地產一年生改良貨售價在8.5元上下。
在供需錯配的大背景下,今年以來出現的極端天氣將加劇中藥材的供需矛盾。大多數中藥材生長在南方,南澇北旱造成部分品種錯過了最佳種植期,價格大幅上漲,如太子參。預計極端天氣的影響將繼續深入,藥材價格有望加速步入上行周期。
中醫藥行業頻收利好
其實,大宗中藥材價格自2012年以來在低位持續盤整,今年以來部分藥材出現回暖跡象。
中藥材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其價格指數小幅上漲3.1%,行情持續穩定上行。其中太子參(統)價格增長100%,三七(80頭)價格增長67%,野菊花,茯苓(丁)和黃連(雞爪),川芎(統)等品種均有大幅上漲。 僅在6月單月,太子參(統)價格環比上漲77%,茯苓(丁)價格環比上漲39%,黃連(雞爪)價格環比上漲32%。
值得一提的是,中藥材價格上漲,不少A股上市公司股價聞風而動。例如中藥材貿易龍頭企業康美藥業,7月7日與7月12日兩日漲幅超過6%,成交放量明顯。此外,香雪制藥漲幅亦不俗。
近年來雖然中藥材價格低迷,但是去年底以來卻受到了空前關注。去年年底,《中醫藥法(草案)》正式提交,我國第一部中醫藥領域的法律進入正式立法程序。隨后2016年2月26日,國務院又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綱要》明確了未來十五年中國中醫藥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