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開發具有初期投資巨大、建設周期漫長、以貸款資金為主的高杠桿、運行成本低、投資回收期長、強大的現金流等特點。水電站的收入主要依賴于發電量、電量結構及上網價格。
做為公共事業上網價格雖然近年有不斷上漲的趨勢但總體上仍受嚴格管制,而機組利用率及電量結構基本靠天吃飯,但對那些具有年或多年調節能力的梯度水電可以經過有效調度不僅能夠提高機組利用率而且能夠在電力緊張電價較高的枯期分配更多的電量,這類水電站將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比如瀾滄江上具有調節能力的小灣電站投入運營后就給下游的漫灣、大朝山和景洪電站帶來巨大的補償調節效益。因此水電收入在客觀上依賴上游來水、主觀上依賴自身的調節能力。
成本結構中,固定成本主要是“折舊待攤及財務費用”占比龐大、而變動成本極其有限,這種成本結構使水電站的贏利能力對收入變化極度敏感:當收入出現增長這部分新增的收入其對應的成本基本為零,新增的收入幾乎沒有帶來成本的增加,毛利被最大程度的轉化為了營業利潤促成了凈利潤的大幅增長;當收入出現下降,水電站的成本也基本不變,收入下跌的部分也將被最大程度的轉化為利潤的下跌或虧損的增加。
對水電站的成本分析中,占比最大的“折舊待攤”及“財務費用”兩部分成本也只是相對固定,首先財務成本就受貸款利率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在這里的分析中假設在一個較長的還款周期中利率保持穩定,就一個獨立的水電站通過折舊及利潤的累積可以逐年還掉貸款,其財務成本也將逐年下降;折舊待攤是非現金支付費用。
水電站一般采納年限平均法,這部分費用非常固定,水電站將“折舊待攤”費用用于還貸、滾動開發或其它投資,不管那種方式都將為股東創造“額外”的增值收益,一個水電站可以用很少的資本金投入(20%左右)通過折舊及利潤的累積,可以用20年—25年左右的時間還掉貸款(具體時間看水電站的折價政策),使之全額歸屬于股東所有,而之后這個水電資產產生的現金流仍處于穩定水平。
在站的折舊待攤費用支付完畢后水電站的收益將因費用的大幅減少而呈現出“突增”的特征,這個從葛洲壩水電站可見一斑,葛洲壩水電站已經成功運營了30年,折舊與貸款已經歸零,從目前的狀況看大壩至少還能正常使用100年以上,機組經歷了30年的風風雨雨后仍能滿負荷運作,在注入長江電力之前其成本電價也就4-5分,按目前的上網價格其贏利能力異常強勁,其實所有的水電站在運作20年—30年后都將具有這個特征。通過以上分析初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獨立的水電資產僅通過“折舊還貸”降低財務費用就能夠保持持續的內生增長能力;在貸款還完折舊歸零的時刻收益能力還將“突躍”上一個更高的平臺---水電資產是越老越賺錢、越老估值越高。
2016年,總體判斷用電需求仍較低迷。受工業去產能、房地產去庫存等因素影響,預計高耗能行業用電量繼續呈負增長。但是,考慮到電價下調、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等降成本及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PPP項目推進等因素影響,以及考慮到2015年增長基數較低等,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有望回升。三產和居民用電量有望繼續保持較高增長。綜合考慮,預計2016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3-4%。
今年入汛以來多次出現強降水情況使得2016年為大年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強,超強厄爾尼諾現象的次年效應使得2016年降水明顯偏多,水電企業的發電量有望大幅提升;自2014年末以來央行連續6次降息以及在建工程規模降低,使得水電企業的財務費用實現明顯的下調;高分紅比例使得水電企業具有高股息率的優勢。可關注:川投能源、粵電力A、梅雁吉祥、國投電力等優質個股。 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更多競爭對手及調查研究報告,市場調查報告,市場調研報告,調查報告,調研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市場調查,請直接進入官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