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十年,對核酸和核苷酸的營養效果的研究與日俱增。關于其安全性、營養功能和作用的報道也層出不窮。”1996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獲得者羅爾夫·青克納格爾在21日召開的“2016生物技術革新助力‘健康中國’”論壇上說。核酸和核苷酸的技術和產業發展成為專家們關注的焦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李蓉教授說,核苷酸作為一種營養素在國際上是沒有爭議的,前些年在我國出現了爭議。
李蓉所說的爭議是,2001年,國外某網站發表系列署名文章質疑核酸,隨后,國際上一些生物學專家和營養學專家指出,直接服用核酸對人體健康沒有用處。這一報道先后被全國幾十家媒體轉載,國內也有不少人認為“將核酸當成營養素是騙局”,大眾對此感到迷惑。
這次爭議讓衛生部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就“中國核酸類物質應用與健康相關產業發展”舉行了聽證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聽證會,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全國20多位專家參會,中國消費者協會、中華醫學會等7個協會和學會蒞臨。經過近4個小時的聽證,專家們認為:核酸類物質包括核酸、核苷、核苷酸可作為條件型必需營養素。膳食結構不科學、日常飲食不規律且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及肝臟合成代謝功能虛弱的亞健康人群,以及人體在快速成長階段和術后、感染等狀況下需要外源性補充,然后再合成為人體自身所需的核酸。更多最新調查報告,市場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行業分析報告,分析報告,行業報告,市場調研報告,調查報告,發展前景請訪問。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