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兒教育現狀與嬰兒數量有很大關系,嬰兒多了幼教市場必然更開闊了。2016年1月1日,全面二胎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從單獨二胎到全面二胎,有利于扭轉我國目前出生率較低的現狀,迎來新一輪嬰兒潮,幼兒教育產業將成為最先受益的行業之一。
2016年年初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后,將于2019年學前適齡兒童規模大幅增加,幼教市場需求巨大。
目前,與教育行業類似,幼兒園處于小而散的格局,幼兒園TOP10品牌市場占有率不足1%。兩極分化現象也非常嚴重,低端幼兒園軟硬件條件落后,門可羅雀,而高端幼兒園卻人滿為患。在政策干涉較少的情況下,民辦幼兒園的市場滲透率超過一半,有一定規模的民辦幼兒園硬件、課程、師資完備,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及相對較高的利潤水平。
2015年,我國的生育率為1.207%,新出生人口為1660萬人,而根據人口學專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預測,全面二孩政策每年將帶來年新增人口300萬-800萬,增幅約為20%-50%。新生嬰兒增速提速和巨大的人口基數為幼兒教育產業的強勢崛起提供了廣闊的生源和需求端基礎。
近年來,國家頒布了多項法律法規,以期推動幼兒教育產業的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實施過半,幼兒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掣肘幼兒教育發展的諸多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2015年,教育法律一攬子修正案二審已經通過教育法的修訂,刪除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規定。《民辦教育促進法》三審在即,修訂案預期大概率通過,標志我國將從法律層面上承認民辦教育的合法性和營利性,同時也表明監管層對教育資產證券化持支持態度,民辦幼兒園經營自主權擴大,學校類資產掛牌上市將變得便捷和暢通。
2015年在園幼兒人數達4264.83萬人次,毛入園率為75%,比2009年提高20多個百分點。而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規劃,至2020年,我國學前一年的毛入園率將達到95%,學前兩年的毛入園率將達到80%,學前三年的毛入園率將達到70%,在園幼兒數將上升至5100萬;且政府在該規劃綱要的評估報告中提出,將進一步持續穩定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性投入,把學前教育財政經費占比從2013年的3%至少提升到7%,國家經濟面扶持幼教發展力度可見一斑。
截至2015年,我國幼兒園數量達22.37萬家,其中民營幼兒園14.64萬家,占比65%。園所數量最多的前五位民辦機構,合計幼兒園市占率不到2%,這個行業還在起點,等待著資本市場的整合與品牌化。
2015年,我國0-6歲幼兒教育市場規模為8196億元,其中入園前教育市場規模107.7億元,占幼兒教育整體1%。伴隨教育早齡化與幼兒教育剛需化,至2020年,入園前教育規模將升至426億元,2015-2020年CAGR達31.7%,幼兒教育整體市場升至1.2萬億,2015-2020年CAGR達7.8%。
到2020年,我國幼兒園總數量約33萬家,其中民辦幼兒園接近20萬家。在園幼兒可超6000萬,民辦幼兒園在園兒童可以超過3000萬。
靈核網通過對中國幼兒教育現狀分析了解到,幼兒園行業集中度低,行業割據現象嚴重,未能形成規模化布局。全國規模較大的五個代表性幼兒園企業:紅纓(1200)、北京博苑幼兒園連鎖(700)、紅黃藍(300)、金色搖籃(200),諾貝兒(178)他們相加的園所總數(2578)僅占全國幼兒園總數(20.99萬所)的1.23%,幼教前100家幼兒機構市占率不足5%。行業內企業格局較小,未出現能夠把控市場的龍頭企業。園所、課程、圖書、玩具、軟硬件等環節零散掌握于不同企業經營業務中,鏈條連接不緊密,未能規模化運營。
研發不足。學前教師工作任務重、待遇低、科研能力有限,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不足、科研支持力度不大等,主客觀因素導致幼教研發成為短板。課程設計上,幼教課程具有高可復制性,高研發投入難以帶來壁壘性競爭優勢,導致園所研發積極性不足,課程同質化嚴重。
師資匱乏,教師流動性高。由于社會認可度低、工資待遇差、工作強度大、制度環境缺失、管理不足等外部因素影響,我國目前幼兒教師師資匱乏且流動較高。幼兒教師流動性高不僅影響幼兒保教質量,對教師地域構成、幼兒園管理組織的穩定、幼教政策制定也帶來沖擊,給學前教育事業帶來諸多不利。
雖然中國幼兒教育現狀分析顯示出了一些問題,但是國家對幼兒教育行業支持政策還是不斷加碼的,未來我國幼兒教育行業前景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