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 海關總署1月13日公布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出口同比下降2%,進口同比增長0.6%,貿易順差3.3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9.1%。2016年進出口逐季回穩,四季度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
2016年四季度,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三個月環比回升,到12月份為37.4,回升0.5,表明2017年一季度我國出口壓力有望緩解。今年將鞏固落實“穩增長、調結構“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使各項改革惠及企業。
發布報告認為,預料2017年出口景氣指標普遍回升,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和RECP談判為出口創造增長空間,預計出口增速保持在1%左右的低速增長。同時,貿易結構升級,出口地域轉型升級,出口產品結構升級的趨勢仍將持續。如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排除出口繼續負增長的可能。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進口量平穩增長,預計進口增速小幅上升至3%左右。全年貿易順差約5200億美元。
12月外貿表現或將成為探測2017年外貿風向的先行指標。2017年貿易結構升級,出口地域轉型升級,出口產品結構升級的趨勢仍將持續。整體上,雖然外貿數據已有起色,但有多項因素(人民幣匯率、全球大宗商品和資源價格上漲等)將加重外貿壓力。
2016年12月進口大幅壓縮貿易順差;今年,特朗普政策導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可能性增強。從歷史情況看,我國的化工產品、鋼鐵制品和其他金屬制品、紙制品、輪胎、光伏產品、部分家具電器是受美國反傾銷影響較大的類別。
2017年進出口都將大幅好轉,主要邏輯在于:一是低基數問題,2016年上半年都存在低基數,特別是2016年1-2月屬于極低基數(-20%左右),不難預測2017年1-2月進出口將大幅飆升;二是外需持續好轉,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均在向好,表現為制造業PMI的持續上行;三是內需可能要好于市場預期,結合12月天量企業中長期貸款、企業補庫存空間極大、12月PMI為2016年次高,可以發現國內需求或許受房地產拖累程度并不高,內需可能明顯好于市場預期。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