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是金州新區立州之本,也是發展生財之基。新區將緊抓機遇,實現綠色崛起,帶動城市功能升級。
近日,大連市人大代表、金州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徐長元表示,金州新區將堅持新型工業化與全域城市化雙輪驅動,深入實施“產城融合、集群發展、創新驅動”三大戰略,加快推進“一極、兩區、三城、四個基地”建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質量,加強社會建設。
此番表述意味著大連金州新區打造以實力新區、活力新區、宜居新區、文化新區、幸福新區為主要內容的“五個新區”已全面啟動。
優化生態環境,建設綠色宜居家園
“經過近30年發展,特別是在大連開發區與金州區合并成立大連金州新區后,新區在資源整合、產業集聚、生態文明等方面都極具發展潛力和發展張力。”大連金州新區環境保護局局長李曉超在接受采訪時說,今后,新區將以污染減排和生態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加大大氣綜合整治力度、監管力度,打造環境監控管理信息平臺對企業排污口進行監控。
據李曉超介紹,從2000年4月獲得首批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到2012年4月開展“創建生態文明試點城區”,大連金州新區環保局一直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牽頭部門和主力軍。
“想要使金州新區成為以 ‘一極、兩區、三城、四大基地’為特征的大連新區經濟中心,同時不斷向開放程度高、核心競爭力強、協調發展快、生態環境優、經濟社會效益好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新區目標邁進,就要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區域生態安全、布局合理、功能優化、環境健康的生態環境支撐體系。”李曉超說。
對此,李曉超舉例表示,比如,通過電子大屏幕、電視墻、計算機等網絡終端,用地理信息、視頻等可視化方式,實現對環境質量、污染源等遠程在線監測、監控、數據管理、事故報警、GPS調度、輔助決策等功能,逐步解決長期影響群眾利益的環境問題。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1年1月6日,金州新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大連金州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就已將“強農惠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納入其中。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我區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大連金州新區環境保護局法規處處長于連龍說,農村環保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農業廢棄物大量排放、農業化學品過量使用、農業面源污染持續加劇等環境污染問題都亟待解決。
于連龍介紹,一方面,要加大宣教力度,把環境教育納入素質教育、媒體宣傳和各級干部培訓規劃中,把環保知識主動送進學校、鄉村和企業,努力使生態文明意識根植社會、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建立完備的地方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嚴厲、持續、有效地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建設更加高效的環境風險管理和應急體系;完善環境矛盾糾紛定期排查的長效機制。
“要做到以環境法治為保障、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加快環境管理的科學化轉型。”于連龍說。
綠色崛起,帶動城市功能升級
在金州新區環保局的決策者心中,將已形成的環境資源變為產業經濟優勢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帶動區域內生態產業可持續發展,將金州新區建成生態經濟強區。
“2012年年初,金州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就率先提出了以‘創建生態文明試點城區’活動推動‘全區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工作思路。”大連金州新區環境保護局生態自然保護處主任李振華告訴記者,新區將緊抓國家進一步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雙重機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全域城市化步伐為主線,實現綠色崛起,帶動城市功能升級。
李振華表示,生態是立州之本。為努力實現綠色崛起,金州新區環保局將在管委會“一極、兩區、三城、四個基地”的部署下,奮力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點的地區發展之路。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