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的將來,身份的象征將不僅僅是一張身份證,還有一張信用“名片”。
9月24日,記者從省政協十一屆八次常委會議上了解到,截至8月底,全省已基本建成省、市、縣三級信用信息征集平臺,并啟動了全省個人信用信息征集工作。
七類人群成信用監管重點人群
其中,重點推進會計師、律師、大學生、事業單位人員、個體工商戶、重點農戶、企業法人代表的信用檔案建立。截至目前,全省已征集4300多萬戶籍信息、1370萬人的城鎮養老保險信息、73所高校在校大學生信息和8000多名律師基本信息。
個人信用信息主要以公安平臺上的戶籍信息為基礎,身份證號碼作為標識。而除了公安部門外,工商、社保、質監等近30個部門也都是遼寧信用檔案征集的信源單位。因為信用信息涉及部分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因此,被錄入到遼寧信用信息數據交換平臺中的信用信息將嚴格保密。
守信個人考公務員有優待
信用檔案主要記錄的是失信及守信信息。
未來,守信的個人和企業,在貸款、評先甚至是公務員考試中,都會在同等條件下享受優先考慮的待遇;而失信的個人和企業,由于信用記錄有污點,將在經濟交易和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失信的成本將大大提高。
目前,個人信用記錄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留學、創業、購車、購房等貸款和信用卡申請的審核中。
在美國,即便是一次交通違章,也會被視為失信行為而記錄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