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2015年1月13日
——大型活動管控:叫停不會進步!
(節目導視)
解說:
連辦20年大名鼎鼎的“上海豫園元宵燈會”今年突然取消。
上海豫園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經理 張艷:
考慮到安全和管理等綜合因素呢,我們豫園商城決定停止舉辦2015豫園燈會。
解說:
“松江方塔園元宵燈會”、“嘉定古猗園元宵燈會”今年也確定停辦。
上海市民:
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發生了事情我們什么活動都不搞了。
解說:
同樣命運的還有:各地的簽售會、演唱會,甚至還有讀書會。。。。
《新聞1+1》今日關注“大型活動管控:叫停不會進步!
評論員 白巖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今年春節過得晚,但是再晚這元旦過去了十幾天其實春節的腳步聲已經一點一點的向我們走來了。對中國人來說,每年一到元旦一直到春節之后的正月十五,這一段日子都一定是大型商業促銷、演出,包括燈會,高密度去舉辦的這樣的一個時刻,但是今年不一定了。
因為元旦前在上海外灘發生的讓我們所有的人都感到痛心的踩踏事故,讓很多的大型活動被叫停了。比如說上海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豫園燈會”都辦了20年了,也被叫停了。我們先來看一個去年辦豫園燈會時的相關新聞,其實關注的也是安全。
(播放短片)
記者:
伴隨元宵佳節的腳步逐漸臨近,從昨天起主辦方就在九曲橋前搭建起了蛇行回廊。那么在元宵佳節當天,一旦出現大客流的情況,將在蛇行回廊里執行單向通行,以保證游客賞燈的安全。
解說:
除此之外,整個豫園景區還設置了62個監控探頭,19個安全出口標志,配備33盞應急照明燈。在原有安全警示廣播系統的基礎上,新增5組工作人員引導專用廣播音響。
白巖松:
看得出來去年把相當大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豫園燈會的安全上,的確有安全這個豫園燈會才能夠導致大家都很快樂。但是一取消,這一下子就簡單了。面對這樣一個取消的決定呢我有一個理解一個不理解,理解的是從心理層面上中國人常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更何況出現了元旦就是新年鐘聲敲響之前得那樣一個,非常讓我們痛心的踩踏的事故。因此從心理層面上來說,取消這種大的大型活動,看樣是可以理解的。
但又有一個不可以理解,不太理解,因為今年春節過得晚,從元旦出現了踩踏的事故,一直到正月十五燈會的高峰期,其實有兩個月還要多的時間,對于上海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來說,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難道不足以去舉辦一個安全的燈會嗎?
我們所有的人都會為踩踏的事故感到悲傷,但是悲傷應該逼迫我們進步,而不是簡單的叫停,讓我們退步甚至原地踏步,更何況被叫停的可不止一個豫園燈會啊。
解說:
這是去年張燈結彩的上海豫園,但因為前不久同樣在黃浦區的一場悲劇,滿園的彩燈將不再懸掛。
(2015年1月10日新聞回顧)
主持人:
上海市旅游局官網昨天透露,豫園民俗燈會取消。
上海豫園旅游商城負責人:
考慮到安全和管理等綜合因素,我們豫園商城決定停止舉辦“2015豫園燈會”。
解說: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豫園元宵燈會已經舉辦了20年。2013年時,豫園燈會曾創下三天150萬人次的記錄,是華東地區春節人流量最大的地方。突然叫停,讓不少市民心生遺憾。
市民:
已經20多年了,個個都很喜歡,如果今年不辦真的很遺憾。
我們倒是希望能看到這里的景色,特別是我們這種年紀的人,總有一點懷舊的感覺。
比較失落,本來今年打算要來看的,現在看是沒機會了。昨天我還在打聽以后有沒有,或者來年(有沒有),現在看好像都不是特別清楚。
解說:
被叫停的,不僅僅有豫園燈會,還有松江方塔園元宵燈會、嘉定古猗園元宵燈會,今年也確定停辦。
市民:
活動應該有畢竟大家都喜歡喜慶的日子。
哪天早上很早聽廣播,感覺沒有希望了。感覺欠缺了什么,過年的味道至少是很少了。
解說:
“如臨大敵”的不僅是上海。在鄭州,新加坡某歌手原定1月17日舉行的演唱會,也被突然取消。
主辦方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由于踩踏事故造成的影響,有關部門對于大型活動相關安全事項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組委會因此按要求和規定取消演唱會。
而一份蓋有鄭州市公安局大型活動管理專用章的文件顯示,鄭州市公安局給主辦方的理由,其中一條是“國內安全形勢嚴峻”。在這名歌手轉發這條聲明的微博下面,不少歌迷留言表達失落的心情。
還有一些城市,有的超市通過貼出通知或者群發短信,稱“接政府通知,防止促銷產生顧客哄搶,取消門店促銷活動。”此外,不少體育賽事也受到影響,元旦當天的上海信念慈善跑,以及原計劃1月11日在北京舉辦的“垂直爬樓挑戰賽”也紛紛取消。那么一刀切的取消各種活動真的可以帶來安全嗎?
市民:
不要因為這一件事情,把整個好的活動都取消。
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為發生事情我們就什么都不要搞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那就是需要組織者怎么能考慮周到。
逃避永遠不好,今年不辦難道明年你也不辦了嗎?難道你就讓它消失了嗎?都不對。
白巖松:剛才短片里有一個問題呢是聽著非常非常明確的,就是說“取消會帶來安全嗎?”要是讓我回答我覺得會帶來兩個安全,一個是“決策安全了”;另外還有一個是大家可能“心理上安全”。但是長期來看反而帶來不安全。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比如說,十八中全會三中全會的時候提出“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那么他一定是要分解到很多具體的活動當中,比如說大型的這種人群的這種活動,也是國家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的一個標志,那你必須用實踐去檢驗它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檢驗所有應急預案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實踐也是檢驗進步的唯一標準。你沒有實踐了,怎么能體現你在悲傷中你扎緊了籬笆然后去進步呢?
來我們一起看看上海今年,你看光這個燈會就取消了這3個,接下來咱們看看這個很多網友參與人數接近7000人,6600多人,“你對上海取消豫園燈會等大型活動的看法?”完全支持18%,不同意59.67%接近60%,還有可以理解,但希望明年可以恢復。
其實說句實話,對上海取消一些活動呢,從心理的一些層面上來說我是理解的。但是對于全國的很多的地區都已經紛紛的去取消的話,我更多的是擔心。因為這就意味著你很難去進步了。接下來我們就去關注,其實不僅僅是一些大型的活動,包括這個景區里頭也會有相關的政策來出臺。
解說:
1月4日,國家旅游局官網發布《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這份要在今年4月1日就要實施的文件規定:全國各地的旅游景區都要根據景區面積、開放時間、游客的平均占用面積和平均游覽時間等數據,核算出本景區的最大承載量,并予以公布。一旦游客人數接近或者超過最大承載量,就必須采取限制分流措施。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
這個技術標準的出臺是落實《旅游法》的一個有效的措施。至于說這個時間點上和這個上海的踩踏事件,我覺得是個偶然的巧合。
解說:
設定最大承載量限制客流,說起來簡單,實施卻并不容易。位于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早在2011年就曾嘗試將每天的參觀人數上限設定為8萬,達到這個人數就停止售票。但在實踐中,大量買不到票的觀眾聚集在售票窗口前,而且情緒激動,幾乎釀成群體事件。故宮只好重開售票窗口,限流被迫放棄。
戴斌:
你的預案中間對這個問題要進行預判的,并不表示我們簡單地把游客轟出去就可以,從國際上來看,建立門票預約制度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選項,比如說我們到海外的一些博物館去,這些地方是非常講究門票預約的,也就是說你到現場買票是不容易買得到的。第二個,實行總量控制,就是這一天我只銷售多少票,多了就不銷售。
解說:
而這樣的制度是否適合所有的活動?也有人提出了質疑。今年1月10號上海舉行了信念首場“應屆生招聘會”,招聘會舉辦方投入的警力、保安人數翻番,招聘會首次實施限流入場,將入場人數限定在每平方米不超過0.75人,會場外一排排鐵柵欄將等候入場的應聘者隔成蛇行長龍,有人為了工作排了1個小時,卻還見不到招聘會的現場。
同樣制度看上去很美,但當游客人數實實在在的關系到景區收入時,能不能有效限流就成了疑問。國內一些知名景區從2013年起就公布了自己的最大承載量,但國慶或者春節長假期間,游客超員滯留現象仍然頻頻出現。
去年國慶期間,四川九寨溝景區就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旅客滯留事件。2014年國慶節九寨溝景區從10月1日晚上已經出現游客排隊上山,購票長時間等待的現象,到2日中午景區內道路已經接近癱瘓,約2萬名無法瀏覽,也無法下山的游客滯留山上,部分情緒激動的游客開始攔停景區內的觀光車,甚至圍攻景區售票處要求退票。當地政府最終出動武警部隊才疏散了客流。
戴斌:
根據《旅游法》的規定,旅游安全是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換句話說,一旦發生了旅游安全責任事故,那么追究的責任主體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解說:
除了收費的景區和有組織的活動外,如杭州西湖、上海外灘等開放性景區,又應該如何設定最大承載量?如何分流、限流?這都不是目前的規定所能涵蓋的。
白巖松:
必須得承認中國人的確非常多,更何況我們的休息的日期就是公眾假日,包括我們一些傳統的節日極其集中,這從一個數字就能看出來。比如說2014年去年的5月1日到5月3日,五一的小長假,西湖景區一共接待有客187萬人,山西五臺山20萬人,泰山20萬山。山哪20萬人那就是其實是一個,他是有陡峭的山坡等等,因此就是一個相當大的量了。西湖雖然是一個開放的景區,但是187萬人想象也是一個挺可怕的這樣的一個數字。
因此的確對于我們的大型活動來說,安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那怎樣通過進不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呢?而不是簡單的做一個減法。接下來我們要連線一位嘉賓,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的副教授,游志斌。游教授你好。
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 游志斌:
巖松你好。
白巖松:其實在出現了上海外灘的踩踏事故之后,然后出現了一些叫停的行為,其實從心理層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接下來您怎么看待接下來?
游志斌:
接下來之后我覺得我們應該是對這項工作,應該有更好的反思和總結。比如說在應對的過程當中,哪些部門他做了什么樣的工作?同時這里邊我們有哪些教訓應該很好的把它總結下來。
白巖松:
比如說我們說叫停的話,它不會進步,只會原地踏步甚至是退步,但是悲傷應該逼迫我們去進步。您覺得要進步的話受外灘踩踏事故的這種,比如說我們要去思考它,我們要在哪些方面去進步?
游志斌:
我覺得首先第一個我們要建立一個反思性的制度,就是每出現一個事故之后,到底期間是一個什么樣的原因?不僅僅說這個事件當中我們去追查一些責任人,分析原因,更希望把這當中存在的一些教訓,落實到我們日常管理的制度過程當中。
那么第二個我們在此事件當中,還要加強一些法制化的一些建設。那么這起事故當中我們要看到,這起事件當中我們也看到實際上管理過程當中,到底它的組織的部門、組織的單位到底是誰?應該怎么樣來管?那么實際上我們這方面的法律還需要完善。
那么另外一個角度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幾個部門的一個銜接,的確也需要不斷的加強,才能避免類似這種教訓。
白巖松:
恩,其實呢回頭去看上海外灘出現了新年之前,誰都不愿意看到的這樣一個慘痛的踩踏的事故。恰恰不是說因為再在那辦了原來說要辦的燈光匯演,而是突然不在那辦了但是消息可能傳遞不夠暢通,并且大家放松了警惕最后導致這樣一個誰都不愿意看到的踩踏事故的出現。
那接下來其實這樣悲傷的這種消息,在過去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也都曾經發生過,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1993年的香港蘭桂坊著名的酒吧街就曾經出現過新年前的這樣的非常讓人痛心的踩踏的這種事故。后來逼迫香港在整個大型活動的管理方面去進步。我們回望一下。
解說:
1993年元旦前夜,數以萬計的人涌入香港蘭桂坊慶祝新年。隨著新年倒數臨近,有人開始噴射氣罐式彩帶、噴灑啤酒汽水、扔擲酒瓶,造成場面失控。零點剛過,人群就如骨牌般相繼倒下,造成了21死63傷的重大踩踏事故。
香港警務處中區警區 助理指揮官 林鴻釧警司:
香港人很驚訝也很傷心,出現這么大事故死了21個人,最小的只是15歲。
解說:
當時的港府,立刻委任大法官展開獨立調查,10天后調查報告指出:香港警方沒有試圖控制聚集人數,雖出于不破壞節日氣氛的好意,卻低估了控制秩序的困難度。當晚,香港警方派駐了118名警員現場維持秩序,但是他們面對的,卻是多達2萬名香港市民和游客。
林鴻釧警司:
大法官他做了總結,檢討了一下,他把事故出現的原因還有警察處理人群方法做了詳細報告。
解說:
蘭桂坊踩踏事故,給香港帶來了深刻的制度反思。如今,每逢蘭桂坊有大型活動,香港警方會在事前做風險評估,活動時會在現場設立指揮中心,布置監控、通訊系統等,實時查看集會區域情況。
林鴻釧警司:
有一些警察的通道,可以讓警察很快處理突發的事情,比如說上面有人不舒服,警察可以很快進去處理。
解說:
2004年2月5日晚上,北京密云縣元宵節燈展,也發生了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多人受傷。隨后,國務院及時派出由多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
在付出了血的代價之后,換來的是每逢節假日或大型活動時,管理部門的寶貴經驗和高度警覺。幾乎就在上海踩踏發生前的同一時刻,2014年12月31號晚,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聚集在北京國貿附近,國貿三期的燈光秀臨時取消。
事后騰訊公司根據地圖定位平臺數據,制作了國貿地區的人群密度對比圖。通過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測得12月31日晚上六點到次日凌晨一點,國貿地區的人群密度變化圖。
騰訊公司技術人員 劉暢:
從11點30分燈光秀停止以后,從我們的數據分析上來看,人員匯聚的成都已經減緩并且下降了。同期的上海外灘人員在持續增長,12點以后才開始出現人員的緩慢下降。
解說:
事實上,不管是以往的事故給我們的教訓,還是如今可以為公共管理部門決策提供支撐的先進技術,都給我們當下解決人群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
白巖松:
蘭桂坊在1993年的時候出現了一次非常嚴重的踩踏事件,其實涌入的人群總數上來說可能對內地的人來說,覺得數太小了才2萬多人,但是要知道蘭桂坊是一個非常窄非常窄的一個街巷。出現了這樣的一個事情之后香港各界都在反思,對后去促動相當多方面都必須去進行進步,因此他現在越來越有經驗去組織很多這種大型的人參加的這樣的一個活動。
比如說其中一個小小的經驗,只要香港有大型的活動,因此他的地鐵就是通宵運營的。因為蘭桂坊在發生那個事件的那天,后來大家在反思的時候認為是有相當多的人,急著要趕緊完事之后呢要做地鐵走。因此后來就全部都是通宵的,有地鐵這樣的話大家就不會急著趕。其實這一個小細節都值得將來像北京、上海很多這樣的城市去借鑒。
當然我們也要從我們自己的悲傷當中去借鑒,然后再實踐當中去真正的進步,而不是一叫停了反而不存在了,我們就不需要進步了,不!那是退步!接下來我們繼續連線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游志斌。游教授您覺得我們現在很多城市,其實是在面對越來越多的可能這種大型的這樣的一個活動,但是在意識,我們的一些職能部門在意識方面還有哪些短版?
游志斌:
我覺得首先就是我們這方面應該是,對風險分析和評估這方面應該是做的還不是特別充分,特別是是對于日常的管理過程當中,這方面需要加強。第二就是工作的一個方案,那么這個方面也應該是做實做細。那么第三我覺得在城市的管理過程當中,我們應該進一步要提倡加強城市的應急服務,那么這一塊實際上包括警察、消防、醫療汽修部門,還有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這方面的一些專門的技能的一些培訓,實現專人化甚至是有的同志呢,持證上崗。
那么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加強公民這方面的,包括志愿者這方面的應急能力,還有應急素養的這種培訓和培養。包括這里面公民個身知道意識到自己所存在這種風險,即使在這種如果出現風險了,那么怎么樣來有效的規避風險,或者是保護自己。
白巖松:
恩,游教授您最后這一點尤其提到的公民的這方面的意識,是否也是因為注意到,比如說大家也在關注,上海外灘類似這樣的出現了踩踏事故之后,如果我們有更多的自救的知識,比如說人工呼吸的能力等等等等,也許情況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游志斌:
對,比如說前幾年肯定發生了在德國的杜伊斯堡的音樂節,他們造成了19人死亡,然后數百人受傷,那么其中德方的專家就跟我們介紹到,其中大約是有50個人是被現場的志愿者采取了這種緊急的救護措施,給救過來的,那么就在這種程度上,就是周邊的這些人,掌握了一些自救和互救的技能,就有效的能減少這種活動當中造成的這種傷亡。
白巖松:
游教授您當然也因為您在從事這方面的專業,也注意到其實從2003年非典之后,我們各個城市各個省搞的這個應急預案等等,非常非常的多。但是您是否擔心我們的應急預案當中也存在著很多真的急來的時候,他起不到相關的作用,或者存在某些欠缺的地方。
游志斌:
我個人應該我們重新對我們的預計預案進行檢視,我個人認為這個應急預案實際上就是一個政府的,或者是企業的,或者是公民個人的一個工作的方案,那么這個預案它實際上它不存在簡單和復雜之分,只存在科學與否,要把這個科學的工作,科學的方案做細,一個是要引入一些科學的工具,另外比如說對醫院當中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說響應的級別、管理的對象還有包括在醫院當中我說比配的一些資源。
那比如說在上海這次活動當中,那么里邊我們有一些青年就采用的是這種,用大喇叭的,用呼喊的形式來進行勸大家來離開或者是后退。那么比如說現場的工作人員是不是能夠在這種活動當中,我匹配相應的這種工具,那比如說大喇叭或者有這種相應的溝通工具的話,那有可能就讓周圍的人,及時知道這種風險,甚至是在這種情況下有效的撤退,那么有可能就減輕我們這次,混亂當中造成的這種傷亡。
白巖松:
恩,最后簡單的,您怎么看在這個春節之前各地可能有的時候叫停也會像傳染一樣,然后大家都接連叫停,因為這樣的話風險最低,但是您的建議是什么?
游志斌:
我個人不主張,就是我們不做安全分析的,不做安全評價的就把所有的活動給停掉下,如果我們這次活動出現之后,我們更應該的是紀念逝者、吸取教訓,同時我們應該在這個活動當中,怎么樣來扮,要加強對類似的這種活動的進行這種風險分析和評估,而不能說是因為這個東西減少自己的責任或者是減少工作這種壓力,就把所有的活動都停掉,或者是一些常規性的活動都停掉,我個人不贊成這種簡單的做法。
白巖松:
好,非常感謝游教授帶給我們的建議。其實在關注這個選題的時候,我突然起好多年前我們的一位老部長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當有人擔心說,“啊這樣做有可能會有風險”的時候,他意味深長的說了這樣一句話:“火車不開最安全,但問題是火車能不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