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出口歐洲市場有了重大突破。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歐盟對于進口家電的門檻在不斷抬高,成為中國家電出口的無形“攔路虎”。隨著貿易環境的改變,中國家電企業綜合實力的增強,這一現象正在發生巨大改變。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助力下,載著近八成是TCL電子元件的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發列車,歷時13天后終于抵達終點站——波蘭華沙。而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家電出口歐洲主要依靠海運的貿易運輸方式,而TCL成為首次打開了中國家電出口歐洲的另一扇窗。
而借著TCL波蘭最大的中國工廠,依托湯姆遜以及阿爾卡特這兩個品牌,TCL在歐洲市場也已經熬過了最初的磨合期,開始了新一輪國際化,謀劃巨大的野心。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一次中國家電企業對歐盟市場出口的實質性變革,代表出口效率的大幅提升。TCL采用陸運方式的國際貨運專列運輸,打開一個重要的出口通道。受益于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決心,中國家電出口徹底打破了幾十年來傳統的運輸方式。
中國家電貿易
通貨渠道變革
當下,中國企業國際化迎來新的轉折點,而“一帶一路”戰略成為這一轉折。在“一帶一路”戰略帶來國際化機會的時候,眾多家電巨頭都不約而同地把歐洲市場作為布局的重心,而這也極大地考驗了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本地化、核心競爭能力。
而一帶一路給中國家電出口帶來的變革,也是記入中國家電業發展史冊的。
6月20日,歷時13天行駛的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次抵達波蘭,這趟班列運載貨物近80%為TCL成都工廠貨源。這些TCL運往波蘭的電子元件,將被運送至中國在波蘭最大的制造工廠——TCL波蘭分廠進行組裝,進而發往全歐洲進行銷售。
“此次出口歐洲的零部件,運輸方式全部為陸運,而不是傳統的海運,這對家電企業的貿易方式來說是一個重大變革。橫跨歐亞大陸的火車運輸,顯然比海運效率要高得多。”產業經濟觀察及梁振鵬認為。
一位家電廠商告訴記者:“此前家電產品出口歐洲,運輸主要是海運方式,經過海關到歐洲至少幾個月,企業生產組織效率提升好幾倍。”
“中國家電幾十年來的出口絕大部分運輸方式是海運,TCL此次將電子原件以陸運方式運送到歐洲,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這種運輸方式讓家電產品出口歐洲市場從原來以月為單位提升到以星期為單位,家電廠商在生產、采購、上游組裝等方面的速度空前提升,不會輕易被競爭對手迅速模仿,家電產業出口效率大規模提升。”業內人士認為。
“未來TCL在中國工廠生產的整機,可以直接出口到歐洲。”梁振鵬表示:“對彩電企業而言,時間就是一切。彩電是一個技術更迭非常快的行業,在所有的家電品類中,彩電產品的淘汰速度和技術更新周期是最短的,而采用陸運,產品生產效率和輸送速度要比原來功能時代的海運要提升數倍。”
財經觀察家葛甲認為:“如果說上一輪國際化熱潮還只是探路,這一次中國企業集體出海是實打實的,有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背景在后面支撐,他們就有了更大的熱情和積極性。在‘一帶一路’的版圖上歐亞是一條線,從南亞到中東這一帶,需要基礎設施,而到了歐洲這一帶,就更需要成熟的工業品生產能力輸出了,家電企業較為適合直接前往歐洲開辟戰場。未來隨著‘一帶一路’亞洲中東段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家電企業有機會將整個沿線市場連成一片,共享44億人的大市場。”
李東生的再次國際化野心
此次較早享受到“一帶一路”紅利的TCL,是在中國企業中國際化較早的企業。12年前的第一場國際化大并購,TCL兼并了法國湯姆遜公司才設立了波蘭工廠。在這場并購的整合中,TCL遭遇危機卻最終化解,如今李東生更是借”一帶一路“契機欲再次國際化。
隨著我國家電業競爭日趨激烈,為維持生存或擴大市場份額,企業在海外市場展開前所未有的市場爭奪。早在1999年,TCL已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彩電生產基地,開始布局海外市場。目前,TCL海外彩電生產基地還包括輻射歐洲地區的波蘭工廠、輻射中北美地區的墨西哥工廠以及輻射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埃及合資工廠。近年來,面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TCL也正進一步加快在海外新興市場的布局。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對基建的完善對中國企業‘走出去’有重要鋪墊作用,而家電企業成為享受到此次紅利的首批企業,說明家電企業在中國制造業的重要性,在海外地位也在上升。”
李東生表示,當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跨界競爭此起彼伏。“一帶一路”戰略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國際化機會。“依托‘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把中國制造業的工業能力、研發和服務能力在當地扎根,加快本土化進程,縮短適應當地市場的時間成本。希望三年內,TCL集團的海外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至50%。 ”
2015年,TCL集團總收入1046億元,其中海外收入占47%。如此看來,對TCL而言,要實現收入半數來自海外,并不是難事。但其真正的野心是借歐洲市場,進行新一輪國際化謀局。
梁振鵬認為,此次國際化,TCL的戰略有了根本性的改變。“2004年,TCL收購湯姆遜是中國彩電企業第一次跨出國門的一次收購,相對較為倉促。在對整個歐盟勞工市場、文化等進行充足了解后,TCL的再次國際化體現出‘求穩’的戰略,TCL的野心是在全球建立生產線,順利拿下市場份額。其國際化策略已從過去的‘求快’,變為‘求穩’。”
波蘭是歐盟中一個經濟發展水平中等偏下的國家,在這里設立工廠能有效控制成本,且波蘭能享受歐盟內部的市場準入待遇,得到市場開放所帶來的利益。
“TCL在12年前收購法國湯姆遜全球彩電業務后曾遇到整合問題,經歷了很多困難,但如今站在一個全局的高度再去看,這起收購讓TCL獲取大量海外經驗。而歐洲有整體效應,即占領一個點就擁有了5億富裕人口的潛在市場,這筆生意從長遠來看是不虧的。TCL是彩電廠商中唯一擁有下游面板生產能力的企業,將上游彩電業務布局到全球,TCL有更多條件,市場是其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目前來看,TCL正借助‘一帶一路’契機,開始進行全球性地擴張。”葛甲表示。
制造業第二次國際化
歐洲市場成“熱門”
除了TCL而外,其它家電巨頭也頻頻加快了歐洲布局的腳步。海信、美的、長虹都以不同的方式將觸角伸向了歐洲市場,甚至他們中的眾多企業都提出了共同的目標--收入中的五成要來自海外。
今年夏天,最火的歐洲杯無疑讓家電企業出盡風頭,作為“歐洲杯”首個中國的頂級贊助商,海信以超火爆的話題賺足眼球。海信方面透露,僅在央視直播的廣告露出折合價值已達3億元,海信的投資收益僅在中國就已超額收回。
海信集團品牌總監朱書琴說,海信將大量的投入放在了海外,國際化是海信的戰略,海信在2015年有超過32億美元的海外收入。雖然海信也提出“海外收入占半壁江山”的戰略目標,還與TCL比差距還相對較大。不過,海信對歐洲市場的野心無疑是巨大的。
6月24日下午,美的集團正式對外宣布已經與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簽署協議,將收購Clivet 80%股權。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的集團今年繼收購東芝白電業務、要約收購德國庫卡部分股權后的第三次跨國收購。這三次收購中,兩次都指向了歐洲企業。
而一直在國際化上暗中布局的長虹也全面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從通過建廠等方式迅速打入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歐盟主要國家的市場之后,又迅速擴張歐洲中心-捷克工廠,投入巨額資金興建項目。
梁振鵬表示:“歐盟市場是全球市場中在發達程度、容量均數一數二的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企業而言至關重要。中國家電企業要在國際中高端市場打開局面,第一步就要在歐洲和美國市場首先站穩。中國很多家電企業的出口原來主要以OEM貼牌代工為主,與當地采購商貼牌合作出口,現在家電企業有自主出口的意識,其欲通過建立自主品牌打開中高端市場,歐洲成為眾多家電企業選擇布局的首站。”
“近幾年,在國際市場的項目和展會,很多中國企業積極參與。一方面是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想通過海外布局打開新的利潤增長空間;另一方面,企業通過大量投資和并購,樹立高端品牌形象,并打開自主品牌銷售通路,提高溢價能力。” 家電業策略分析人士認為。
而在歐盟市場,英國曾經是中國制造業巨頭密集布局的一個重要地區。6月24日,英國正式脫歐,引發各界發出不同聲音。
在打開歐盟市場的時候,很多中國企業選擇曲線救國的戰略,在英國建立分部或基地,先打入對中國企業相對寬松的英國市場,然后以其為基礎將觸角伸入歐洲市場,希望通過英國和歐盟的聯系獲得其他歐盟國家的關稅優待政策。然而英國脫歐,對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對家電產業出口,是否有著巨大的影響?
美的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這一消息未對美的海外布局有影響,畢竟企業在歐盟市場的布局是長期的,即使市場有分割,依然不會放棄任何獨立市場。”
海信內部人士認為:“海信去年就已經進入到了英國沃爾瑪門店,并與沃爾瑪的英國子公司達成合作,目前無論是英國市場還是歐盟市場,均未收到在政策上變化的通知。”
“英國脫歐目前對中國家電出口不會有大影響。英國在貿易體制等方面完全實質性脫離歐盟,至少還需一段較長時間。對中國企業出口而言,企業出口除了符合原來的歐盟法規、政策而外,以后還需要應對英國的貿易壁壘。但英國市場畢竟相對不大,不會對中國家電出口有立竿見影的影響,最終中國企業出口規模還是取決于其競爭能力。”業內人士如是說。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