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不斷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焦點轉移到地下。地下管網交互系統作為城市的“神經”和“命脈”,在方便了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給產業鏈上工程設計、基建、管線生產等行業拓開了巨大的 市場空間。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發展也非常迅猛, 在城市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無可置疑,地下管網交互系統已經成 為實現城市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完成“穩增長、促改革、惠 民生”目標的新著力點。
據靈核網統計,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單位人口密度的提升,國家對城市市 政基礎設施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對于我國這樣基礎設施底子比較薄弱 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長期以來的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一直偏低,雖然 2014 年達到了2.55%,但與世界銀行建議的發展中國家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占GDP 的 3-5%的數據相比仍顯不夠。相比之下,我國在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的投資 上就更是少之又少,除了 2009 年、2010 年比重稍高,其余年份基本都是占 GDP 總額的 0.45%左右,城市管網建設投資力度亟需加大。
2007-2014 中國城市管網建設投資占 GDP 比重
2007-2014 中國城市管道綜合承載壓力(人/公里)
另一方面,從 2007-2014 年中國城市管道綜合承載壓力看,每公里管道承載 人數雖有逐年遞減之勢,但是近年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致使城 市地下管網建設與管理滯后于城市建設的總體水平,“拉鏈馬路”司空見慣、 各類管線“打架”不斷,火災、爆炸等事故時有發生,不僅影響城市正常的 生活和生產,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下空間資 源的整合成本越來越大,逐漸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顯然,針對地下 管網交互系統的改革已成為新時期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
第三方施工是誘發管線事故的罪魁禍首,而在發生事故的管線類型上尤以燃氣管線居首。這主要是因為城市地下管線種 類繁多,涵蓋了 7 大類近 30 余種管線。而且,由于歷史和管理體制等方面 的原因,各類地下管線基本上是各建設單位單獨規劃建設,互不干涉,導致 地下管網線路交錯、雜亂無章,管線信息也沒有實現共享。另外,據權威部 門透露,截至目前,全國尚有近一半的城市沒有開展地下管線的普查工作。 因此,各個主管單位的管線相關資料不全、信息不準使得第三方在施工時對 地下管線的排布情況一無所知,盲目開土動工就極有可能導致挖斷管線的情況,釀成安全事故。
2009-2013 年中國城市管線典型事故原因分析
2009-2013 年中國城市發生事故管線類型統計
目前國內城市地下管線主要有給水、污水、雨水、供電、通信、管道燃氣等 專業市政管線,大部分沿道路兩側布置。由于敷設年代不同,管線管材呈多 樣性,管道管材主要包括灰口鑄鐵管、水泥管、球墨鑄鐵管、鋼管、UPVC 管、PE 管、鋼塑管和玻璃鋼管等。這些傳統的城市地下管線各自為政地敷 設在道路的淺層空間內,因管線新建、改建、擴建、維修等造成了普遍的“路 面拉鏈”現場。特別是老城區配水管網腐蝕嚴重,部分輸水干管爆管頻繁, 從而導致路面重復開挖嚴重影響了城市交通和道路通行。同時,過于紛繁的 管道種類也加大了后期的管道檢修難度。
主流地下管線材質種類及特點
現階段,全國范圍內綜合管廊的建設工程已經開始陸續推進,但總體來看,國內目前已建綜合管廊的規模較小,不管是從長度上還是密度上,北上廣等 一線城市和發達國家主要城市相比都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我國城市地下 綜合管廊潛在市場規模很大,隨著時機的成熟,綜合管廊建設將會以超常規 的速度發展。
部分城市已建管廊長度(公里)
部分城市已建管廊密度(公里/平方公里)
根據國家對綜合管廊的建設規劃,未來將實現所有管線全部納入地下綜合管廊,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逐步將管線納入管廊預留位置的宏偉目標。 按照 2015 年 7 月住建部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政策吹風會上的預計,下 一步將以試點示范帶動全國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積極性,在 3 年內完成建設 389 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這表明未來我國綜合管溝總長度將以每年平均建 設 130m 的速度增長。
2015 年 7 月 31 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陸克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每年新區的新建道路大概有 1.5 萬公里,如果 20%-30% 配建綜合管廊,那 么僅新區就可建 4000 公里管廊;而全國既有的城市道路約 35 萬公里,按 照既有道路的 1%測算建造綜合管廊,那么老區可建管廊 3500 公里,這樣每 年新老城區可以建設大概 7000-8000 公里左右的綜合管廊。結合住建部估 算的總體投資強度約 1.2 億/公里的數據,每年綜合管廊的投資額可以達到 1 萬億左右,連續三年,可建設 2.4 萬公里左右,產生 3 萬億的投資規模,具 有十分廣闊的市場規模。
截止 2015 年,全國共有 69 個城市在建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約 1000Km,總投資額約 880 億元,并且這一數字還在進一步增大。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在城市地下 綜合管廊建設上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但是由于建設綜合管廊存在著資金、技術和統一性等多方面的難題,相較于 發達國家,我國的綜合管廊建設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國內典型城市綜合管廊首次建設情況一覽
城市管道建設的必要性
(1)地下管網信息系統形成后它將所有的地下管線資料統一納入系統、統一管理,通過系統的分析功能,形成完整、齊全、精確、現勢性強的地下管網信息資料,為領導決策、為城鄉規劃、城鄉建設提供詳實依據。
(2)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形成更方便查詢、統計與分析,也符合國家提倡無紙化辦公的要求。
(3)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形成,將所有的圖形信息和數據庫信息全部實現信息化管理,管理部門根據系統反饋的信息及時更新數據庫,保持數據的現勢性,同時以計算機來管理管線數據和圖形,不僅提升管理水平也提高工作效率。
(4)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形成便于資料長久保存。
(5)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形成有利輔助規劃,便于地形空間布局,避免重復開挖,增強應急處理能力。地下管線信息系統核心功能就是準確掌握規劃區現狀及地下管線的種類、位置、直徑、長度、高程、坡度、間距、匯接等基本信息,以便在敷設新管線時能夠合理安排,心中有數。
(6)地下管網信息系統的形成它將大大促進數字宣城的建成,城市建設在城市功能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地下管線更是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是數字宣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內綜合管廊建設面臨的挑戰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聯系靈核網項目部或者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