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Verily還與全球三大制藥公司之一葛蘭素史克合資成立Galvani Bioelectronics,研制可植入人體的微型設備及藥物,通過改變神經系統和身體組織之間的電信號來治療一系列慢性疾病。
Google以往和醫療相關的新聞常常接近科幻,比如監測糖尿病的隱形眼鏡、延長壽命的新技術。類似的新東西你也可以在微軟之類老牌科技公司的研究院里看到,距離實際應用遙遙無期。
但這三個合資公司不太一樣,每次都由Google和頂級制藥巨頭合資數億美元;每次,雙方所占股份都是5:5或4:6;每次,都針對醫療行業的大市場——糖尿病、神經性疾病診療和醫療器械。
Google這個90% 以上的收入來自廣告的科技巨頭,看上去真正進入了醫療產業。
和百度一樣,Google的醫療廣告也曾充斥著虛假信息。
2003年,Google因為網絡藥品廣告問題接到美國國會三個不同委員會的調查質詢。但就像百度丑聞曝光后的反應一樣,Google設立了一些機制,但虛假醫療廣告沒有消失。直到2009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釣魚執法,找了個假藥販子去Google投放虛假醫療廣告。而Google廣告銷售為他配了個專屬客服,教他如何繞過Google本身的過濾機制。
最終Google為此付出5億美元代價,承認了醫療廣告問題。從那以后,Google重新修改了廣告投放的規則,根據這些規范,去審核、清理廣告。接下來的一年,Google一年中撤掉了1.3億虛假廣告。
醫療廣告帶來的收入變少了,但去Google搜索醫療相關信息的人并沒有變少。根據Google自己的統計,2010年僅在美國有1億人進行了46億次相關搜索。
接下來Google做的事和微軟也差不多
醫療廣告不那么好做以后,Google開始嘗試幫助醫生和醫院將診療這件事搬到線上。2008年,Google推出了個人病歷管理服務Google Health。
同一年在Google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Google Wave曾被應用在美國電子醫療檔案管理,隨后還有類似在線問診的服務Google Helpouts,這是一個綜合性咨詢平臺,用戶可以通過視頻聊天詢問醫療問題。
但這些不痛不癢的嘗試最后都沒什么結果,沒能改變人們就診的方式,也沒能為Google創造像樣的收入。
Google真正像樣的醫療努力,從投資開始
2007年,Google投資了安妮·沃西基剛創辦的消費級基因測序公司23andMe。這也是Google的第一筆醫療相關投資。
這個公司賣99美元一次的DNA檢測服務:你買了它的檢測套裝,吐5ml唾液再寄回去,過段時間就會收到一份檢測報告,列有你的遺傳疾病風險情況。
但同時,23andMe做的事沒有它一開始想的那么簡單。2013年,美國藥監局禁止23andMe將檢測結果用于醫療鑒定。直到兩年后,23andMe才獲批對罕見遺傳疾病“布魯姆綜合癥”提供基因測序。
更多投資從2009年開始。Google成立了一個獨立的風險投資Google Ventures。
GV長久以來一直獨立于Google運營。每年它會從Google獲得3-5億美元的資金,對各個領域的投資進行自由支配。生命科學、醫療保健、人工智能等是GV最重要的幾個投資領域之一。四位核心的合伙人有兩位負責生命科學和醫療領域。
Google也在內部自己做起了醫療,用最傳統的方式
Google X實驗室的檢測血糖隱形眼鏡項目,原本是微軟與華盛頓大學合作的一項研究。最終,這個項目的研究團隊加入了Google X,“在學校你能夠將這項研究帶入學術領域,但是在Google我們擁有了被投資的機會。”其中一位聯合創始人Brian Otis解釋了這樣做的原因。
2013年,Google X請來了充滿傳奇色彩的醫學專家Andrew Conrad,他曾經主持過一項用血清檢測HIV的測試,成為了后來Google X的重要項目之一Baseline Study的緣起。
整個項目的計劃就是收集健康人群的基因與信息,最終用數據定義健康人類的完整圖像,用來預防潛在的患病風險,未來隨著樣本基數的擴大,研究團隊將用這些數據重新定義,什么是“健康的人類”。
在加入Google X的19個月里,Conrad組建了一支超過一百人的科學家團隊,來研發抗癌納米顆粒機器人計劃,這種含有磁性納米顆粒的藥丸被吞入人體后,能夠進入血液,配合相應的可穿戴設備,它們能夠隨著血液的流動偵測并反饋人體的健康數據。
可以監測血糖的隱形眼鏡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個。當時,Google X宣布和諾華制藥合作推進智能隱形眼鏡的商業化,在兩層鏡片之間內置比頭發絲更細的微型傳感器,利用淚液來實時監控人體的血糖指標。
這些項目最近都被曝出進展緩慢,研發的推進速度可能要比想象中要慢上許多。
去年8月Google整個重組之后,Google X的一個部分Life Sciences被分拆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子公司Verily。
Verily現在集合了超過150位化學家、生物學家、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專家,Andrew Conrad擔任CEO,成為Google“字母表”的一部分之后,他將Verily定位為“從傳統醫療技術中轉變”。
最近,Google擅長的人工智能也被用到了醫療
Alphabet旗下另一家與醫療機構積極展開合作的子公司是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做圍棋的那家。
最近,他們宣布了與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最新合作項目,就是與倫敦摩菲眼科醫院一起,讓人工智能幫助醫生診斷,預防眼部疾病。
在幾個月前宣布的一個研究項目里,DeepMind還獲得了倫敦160萬病人的醫療信息數據的共享權限。
DeepMind的這個研究項目讓科技公司與醫療機構互相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人工無法迅速地處理如此精細的數據,但是機器可以,而機器不懂這些數據都意味著什么,研究者則能夠教會它據此辨別異常之處意味著什么。
這也是Google與醫療公司的合作中最重要的優勢所在——將數據處理的技術與模型應用在之前無法大量處理的行業。醫療行業到了需要人工智能的時候,而Google,恰好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
Google的工程師教會了AlphaGo下圍棋,同時,也在教人工智能看X光片,學會那些醫生需要花上幾年學習獲得的經驗。
這不是Google獨創的應用,目前已經有數十家拿到投資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試圖讓機器學會判斷病癥。它們所做的事都差不多,不會取代資深的醫生,但能讓醫生從簡單而重復的日常診斷中脫身,做更需要智力和經驗的事。
七年時間、上百起投資、上千人的團隊。原本在醫療生意里和百度差不多水平的Google,終于真正開始進入這個行業。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聯系靈核網項目部或者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