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質需求提升,個性消費崛起中國消費占GDP的比例在近十年中首次突破50%,位居三駕馬車之首。同時國家統計局指出,2016年一季度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84.7%,我國社零增速持續高于GDP增速的局面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不會改變,表明國家對于后續中國消費動能仍持樂觀態度,與整體性消費放緩趨勢似有相悖,而其實質在于中國新消費動力處于尚待滿足和優化提升中。
具體來看,相對于基本商品,個性化、高品質、休閑娛樂等消費仍呈現高成長性。隨著居民收入提升至更高水平,消費者在滿足最基本物質需求后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用于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通過各類休閑娛樂活動滿足自身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且新生代在信息社會的多元文化影響下個性需求提升,且具有同類個性需求的人群通過網絡社區聚集催生多樣化小眾市場。
收入提高后首先增加支出的前3大品類百分比
收入提高后不同品類由普通產品向高端產品升級的百分比進一步細分來看,在高品質升級方面,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表明: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升級,人們對于品質的追求愈加迫切,對化妝品、醫療美容一類的較高層次消費需求不斷提升。
我國在2010年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入3000美元大關,2015年達到5008.51美元。在娛樂休閑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為,擁有幸福的家庭是人生成功的標志,這種價值觀對人們的消費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近年來盡管電子商務突飛猛進,然而“購物休閑體驗”仍然對消費者有足夠的吸引力,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認為,逛街、吃飯、購物是與家人共度時光最好的方式,持有這一觀點的消費者與三年前相比上升了21%,而購物中心則成為這一趨勢的首要受益者。
贊同逛街吃飯購物是與家人共度時光最好方式的比例快速提升在個性化需求釋放方面,中國改革開放后出生的80、90后一代擁有4.16億人龐大群體,占據中國近三分之一人口數量,且正成長為中國個性化消費的主力軍。80、90后的平均知識水平和收入水平上相較于上一代人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并且生長在商品與勞務極大豐富的時代使其消費行為更加成熟,消費需求也更加復雜,消費者購買商品不再只是滿足對物質的需求,而更看重商品的個性特征,希望通過購物來展示自我,達到精神上的滿足。
80、90后占據中國近三分之一人口數量從社會文化層面解釋,成長在開放年代的80、90后在成長經歷中迎來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豐富多彩的網絡論壇與搜索引擎為擁有各類興趣愛好的民眾搭建了可充分自由探索與交流的信息平臺,一改被動接受電視、廣播、報紙等有限選擇權的信息傳遞模式,促使社會文化逐步由單一邁向多元,進而使民眾的消費需求逐步傾向于個性化。
教育水平提高顯著提升80、90后知識水平與收入水平2、跨境電商攜性價比優勢,加速擴容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對改善生活水平的需求日益迫切,消費升級成為趨勢,而國內部分產品尚無法滿足人們對品質消費的需求,于是通過精選并引進海外優質品牌的跨境進口電商直接受益于消費升級而蓬勃發展。
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在過去5年實現了4倍增長,復合增長率達到31.95%,占進出口貿易比例5年內增長了3倍。我們認為跨境電商憑借其高性價比、簡化交易流程、加快信息傳遞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消費者跨境購物體驗的優勢,其在整體貿易中比例將持續增長。
2010-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及增速
中國跨境電商占進出口貿易比例提升成為趨勢跨境電商不僅受益于國內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同時以其自身低價和品類豐富兩大核心優勢驅動而迅速擴張。跨境電商的品類優勢主要依靠其將境外商品與電商渠道兩個特有屬性有機結合,相比以前大量品牌由于成本較高、品類限制等原因尚未進入國內消費者的視野,而跨境電商則通過其自身電商渠道和供應鏈優勢引入“新鮮”的品類與品牌。
同時,由于電商相較于傳統零售企業具有無限展示空間的巨大優勢,從而能夠賦予消費者更為豐富的品類與產品選擇權,并以較低成本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目前跨境電商常用的保稅倉備貨運作模式主要是指海外商品先以一般貿易形式進入保稅區,暫時在保稅區內的倉庫保稅存儲,消費者下單后,商品從保稅區倉庫通過快遞寄出,送達消費者手中,跨境電商企業再向海關申報并按貨物繳納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從保稅區倉庫直接發貨的高效率以及跨境電商相對于一般進口貿易精簡交易環節降低加價率,形成保稅倉備貨運作模式的兩大優勢。
跨境電商保稅倉備貨運作模式從目前消費者青睞的境外商品品類來看,服裝鞋包、奶粉、化妝品三大品類占據海淘消費近四分之三的市場份額。其中奶粉依靠單品類異軍突起體現了國內外母嬰產品在質量和安全上尚有欠缺的情況下,80、90后步入生育潮后對境外高品質母嬰用品的巨大需求;而化妝品、服裝鞋包熱賣則是依賴上述跨境電商品類和價格優勢。
2014年中國海淘商品品類分布3、社交電商聚集需求截至目前電商已走過了以PC端為交易入口的電商購物和以移動端APP為流量入口的電商購物1.0、2.0階段,進入電商購物3.0階段。
隨著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的提升,移動電商的新邏輯是“社群流量-口碑推廣-電商流量”,順應“去中心化”、“碎片化”、“場景化”購物潮流,在移動端尋求多樣流量入口,打造特定購物場景,強調社區互動交流,促使流量沉淀,并通過在社群中建立的口碑,有效地將流量轉化為重復購買行為。
電商發展模式演進2014年社交電商規模已經達到960億元,商戶規模達到916萬戶,并據估算2020年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2400萬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未來5年行業將有10倍以上的拓展空間。目前社交電商以服裝、鞋帽、美妝為主,未來將向母嬰、食品、旅游、電子競技、視覺素材用品等品類擴展。
2013-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及預測趨勢圖
2014年社交電商交易主要品類構成比例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進入靈核網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