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小水電業發展現狀
據靈核網了解,至2015年底,全國17個省份的百余座小水電站開展了綠色小水電評價試點,強化電站減水河段生態修復治理和最小下泄流量監管,使中小河流生態明顯改善。全球環境基金(GEF)批準“中國小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增值”項目概念書,項目電站將引導農村水電行業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
作為世界小水電發展大國,中國將經驗和智慧推廣至世界,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贊譽。事實上,中國在推動小水電行業創新方面一直處于主導地位,成為了全球小水電技術的主要資源國和示范國。
2012年,中國商務部、水利部和聯合國工發組織及國際小水電中心共同實施“點亮非洲”項目,在10個非洲國家邊遠農村建設100個村級水電站,為非洲農村提供電力,其中的贊比亞西瓦安都水電站被評為“國際援建項目優秀獎”。
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共同為中國外援項目“中巴小型水電技術國家聯合研究中心”揭牌,開啟了小水電國際合作交流的新篇章。
二、農村小水電建設成就
“十二五”以來,農村水電完成投資共計1400多億元,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400多萬千瓦,5年累計發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了3.2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8億噸。
至2015年底,我國已建成農村小水電站4.7萬多座,裝機容量7500多萬千瓦,相當于3個三峽的裝機容量,年發電量2300多億千瓦時,約占全國水電裝機和年發電量的1/4。
我國農村水電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特別貧困地區。在偏遠山區每建設一座水電站,都會帶動當地“三通”,即路通、電通、電話通。
不僅如此,小水電還帶來了農村能源革命。從燒柴到用電,“十二五”期間,全國已建成了3個小水電代燃料生態示范縣、80個代燃料鄉和1478個代燃料村。1478個村的220萬山區農民告別上山砍柴,改變了煙熏火燎的生活方式,用上低價的代燃料電,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通過小水電代燃料項目實施,山區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小水電還給村民們帶來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洛陽村下洛水村小組,每年從轄區內的8座小水電站收取管理費20余萬元,人均每年分紅3000元以上。
“十二五”期間,水利部大力實施“民生、平安、綠色、和諧”水電建設。水利部在廣東等26個省份和兵團實施增效擴容改造工程,改造了4400多座農村水電站,改造后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分別增加20%和40%以上;集中連片推進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建設,建成249個項目和1478個代燃料村,解決了224萬人生活燃料問題,保護森林面積1100多萬畝;建成了300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中央投入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農村水電地區無電問題基本解決。
“十二五”以來,水利部以中小河流水能資源規劃和綠色小水電建設為重點,努力改善河流生態,加大環境保護力度。17個省份的百余座小水電站開展了綠色小水電評價試點,強化電站減水河段生態修復治理和最小下泄流量監管,中小河流生態明顯改善。全球環境基金(GEF)批準了“中國小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增值”項目概念書,完成了項目選點,項目電站將按照國際先進標準,引導農村水電行業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
靈核網作為多年市場調查的市場研究機構,長期涉足競爭對手市場信息的監測和調查研究,建立全方位的市場信息收集網絡,搭建國內最完善的數據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一站式服務。
更多競爭對手及市場調查的需求,請直接進入詳細了解。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