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文化消費和內容消費市場迅速發展。動漫產業在互聯網文創娛樂產業中的占比穩步提升。那么中國動漫現狀如何?
隨著“90后”“00后”的成長,看著動漫長大的他們自然成為了動漫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
中國動漫現狀:2016年中國動漫產業現狀分析
據靈核網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動漫產業產值已突破11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預計到2017年產值有望突破1400億元。10月5日閉幕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動畫節,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動漫游戲產業盛會,據統計,本屆盛會促成交易及潛在交易總金額逾68.93億元。
中國動漫近幾年發展較快,但距世界動漫領先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相比之下,日本動漫風靡20多年,在世界一直居于領先地位,目前并沒有衰落的跡象。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日本動漫按照產業的規律發展,具有完整的產業鏈。
相比日本動漫產業嚴格遵守產業發展規律、按部就班開發動漫產品,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道路與之大為不同。很多漫畫沒有刊物和圖書的基礎,出現在電視或者大銀幕上的時候也是觀眾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
因為動漫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高技術的特點,直接做出動漫產品,用市場試水是十分冒險的行為。高投入的背后沒有高口碑的支撐,很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慘狀。
國內動漫產業現狀及問題
龐大的市場消費群體為動漫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和潛在保障。但是,國內動漫市場并不如預料中景氣。新三板上主營漫畫制作的公司從凈利潤來看,今年上半年表現參差不齊,贏利和虧損幾乎各占一半。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水墨漫畫將中國動漫藝術帶入了輝煌時期,那個年代的人對《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印象很深刻。中國動漫產業起步于90年代,現在仍處在發展階段。
2006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提出了包括:推動動漫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原創行為,推動形成成熟的動漫產業鏈;支持動漫核心技術研發,為動漫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支持動漫人才培養,增強動漫產業發展后勁;加強市場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為動漫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支持動漫產品“走出去”,拓展動漫產業發展空間;倡導行業自律,推動動漫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等諸多條例。
經歷10年的發展,在《意見》等政策和動漫企業及動漫人的努力下,如今,中國動漫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動漫產量不斷增加,動漫時長已躋身世界前三。
如果能在世界各大動漫節上斬獲各種獎項,在動漫創作的同時提升藝術感,那我們的動漫產業將會得到更大發展。我們應該按照產業規律走,端正價值觀。不要在動漫創作之初刻意強調所謂的價值觀,那樣觀眾不一定買賬。當然,也不是一以市場為標準就變得低俗。
增加資金投入,將資金有效利用,對于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在觀看一些國產動漫作品時常有人物表情不夠靈動、動作較為僵硬的感覺,那是因為動漫創作中設置的捕捉點少。比如,《大圣歸來》動漫深受觀眾歡迎,但是動漫人物依然表情僵硬、毛皮不飄,那是由于資金投入缺乏,造成捕捉點不夠而影響后期的觀影效果。
同時,我國動漫創作仍然缺乏職業編劇。與影視編劇不同,動漫編劇要用畫面講故事。如何從傳統漫畫向新動漫轉變,用推、拉、搖、移、特寫等影視語言和蒙太奇的手法講好動漫故事,選擇何種敘事方式引起更多觀眾注意,這些都是動漫人進行產業探索的關鍵。
相較于編劇缺乏的問題,我國動漫題材選擇受限,內容也常敷于表面。我國動漫作品常有老酒新瓶,甚至抄襲的現象,動漫題材的創新問題引人關注。日本動漫題材廣泛,涉及面多而廣,且對人性的挖掘深刻。比如,《千與千尋》就是丟失和尋找的主題,情感主線也十分清晰。我國動漫作品在題材選擇和內容的挖掘上,應把悠久文化和潮流信息以青少年能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
在觀眾的定位問題上,應積極促成動漫作品的分級。日本動漫嚴格的劃分源于對市場的準確把握與定位,滿足了從兒童、少年、青年到成年,甚至少女等各個觀眾群體的不同需求。動漫不只是少年兒童的需求,尤其是對于看動漫成長起來的一代,對于動漫依然存在需求。
除此之外,專業的動漫聲優也較為稀缺。一些動漫作品用女性的聲音代替小孩子的聲音,模仿不到位則會失去童聲稚嫩、無邪的感覺。而有一些動漫作品干脆選擇明星擔任配音演員,雖然保證了票房,但是否真的符合人物設定也未可知。更多信息,請咨詢靈核網。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