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核網發布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 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 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一)無機污染物鎘、汞、砷、銅、鉛、鉻、鋅、鎳8 種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7.0%、1.6%、2.7%、2.1%、1.5%、1.1%、0.9%、4.8%。
無機污染物超標情況
(二)有機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3 類有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0.5%、1.9%、1.4%。
有機污染物超標情況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污染狀況:
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林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0%,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為砷、鎘、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7.6%、1.2%、0.9%和0.7%,主要污染物為鎳、鎘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1.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8.4%、1.1%、0.9%和1.0%,主要污染物為鎳和鎘。
原位修復技術成為主流
從技術與裝備看,目前我國土壤修復是以挖走的異位技術應用為主,物理、化學、生物技術比例約為4∶3∶2,風險控制技術應用相對較少。未來土壤修復技術發展方向是大數據分析技術、深層次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在調查與評估中越來越多被利用;調查評估探測、檢測模式將向現場化方向發展;原位修復技術將替代異位修復,成為土壤修復的主力軍。
未來裝備發展趨勢是,主要依靠國外進口及在此基礎上的改裝,國產裝備研發也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從未來市場需求看,調查評估的探測、檢測設備向便捷化、現場化方向發展。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