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內油菜籽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繼續較上年下降,官方數據也6年來首次下調。由于產量下降,農民惜售,及濃香菜籽油需求和壓榨利潤良好,國產菜籽收購價低開后快速走高。2016年,由于臨儲菜油定時定量供給國內市場,國內菜油市場整體表現供大于求,使得國內菜油行情在2016年絕大多數時間弱于豆油和菜油。不過,由于2016年主產國棕櫚油大幅減產,棕櫚油領漲植物油市場,加之社會游資在股指熄火、股市疲弱、樓市限漲的情況下,出于通脹預期,增加了商品類資產配置,推動包括菜籽油在內的大宗商品上漲。而2016年10月第二輪臨儲菜油拍賣啟動后,長線看國內菜油新增供給能力遠遠弱于豆油和棕櫚油,因此游資更喜進入菜油,使得菜油同期波動大于豆油和棕櫚油。預計在2017年,這一因素將繼續存在,并使得2017年國內菜油表現好于豆油和棕櫚油,為資金提供多菜油空棕櫚油進行套利的機會。
(一)官方油菜籽產量6年來首次下降。
靈核網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油菜籽播種面積710萬公頃,較上年753.4萬公頃減少5.76%;單位產量為1.972噸/公頃,較上年的1.982噸/公頃減少0.5%;預計2016年中國油菜籽產量1400萬噸,較上年的1493.1萬噸減少6.24%。其中主產省湖北省2016年全省夏收油菜籽播種面積為112萬公頃,較上年減少9.09%;單產2.07噸/公頃,與上年持平;產量為232萬噸,較上年減少9.09%。
2016年我國油菜籽產量官方數據6年來首次下調,但較業內公認的真實數據相差仍較大。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油菜種植比較收益較低,且較處于同一長期的小麥費工費時所致。其次,國家退出臨儲收購后,主產區大型油菜籽壓榨企業出于風險考慮,在國產油菜籽收獲時多觀望,也增加了農民賣菜籽的難度。
由于油菜種植收益繼續大幅下降,市場預計2016年秋冬播面積將繼續下降。農業部農情調度也顯示,2016年冬油菜播種面積較上年穩中略減,“雙低”油菜籽比重穩步提高。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我國油菜播種面積同比減少5%,減幅低于上年,最終產量的形成還需看2017年3月份以后生長狀況。
(二)2016年油菜籽和菜籽油進口量繼續下降。
2016年我國油菜籽進口量為380萬噸,較2015年的447萬噸大幅減少,減幅15%。2015年我國菜籽進口量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和加拿大在進口菜籽雜質率標準方面存在分歧,影響了企業進口油菜籽的積極性。2016年8月菜籽進口數量為42.9萬噸,9月下降為19.3萬噸,10月更是下降為6.1萬噸,遠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雖然中加兩國最終就此問題協商解決,我國進口菜籽量在11~12月顯著增加,但還是影響了油菜籽全年進口數量。二是2016年我國進行了兩輪臨儲菜籽油的拍賣,臨儲菜籽油的大量供應,直接擠占了進口油菜籽所榨菜籽油的市場空間,減少了我國對進口油菜籽的需求。不過,由于國內菜籽粕存在需求剛性,在我國油菜籽產量和油菜籽進口量雙雙下降的情況下,2016年我國菜籽粕進口量增加。
預計2017年,我國油菜籽進口數量較2016年略有增加的可能性較大。
一是2017年國產油菜籽產量難大幅增加,在國內菜籽壓榨產能嚴重過剩,尤其華南沿海地區菜籽壓榨產能繼續上升的情況下,國內油菜籽進口數量必然會保持在歷史高位水平。
二是2016年多數時間進口菜籽壓榨利潤較好,在四季度更是榨利豐厚,部分壓榨企業通過盤面鎖定利潤,將進口船期甚至安排到2017年9月,加之在中加油菜籽貿易爭端解決后,中加油菜籽貿易將比較順暢,有助于2017年油菜籽進口較2016年進一步提高。
三是隨著臨儲菜油拍賣,后期臨儲菜油可拍賣量將會減少,預計2017年菜油拍賣對菜籽進口的擠出效應將減弱。

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累計進口菜籽油69.97萬噸,較2015年同期減少14.14%,繼續處于6年來的低位水平。主要原因是2016年我國進行兩輪臨儲菜籽油拍賣,累積成交約318萬噸,國內菜籽油現貨充裕,使得國內菜籽油現貨價格多數時間弱于豆油和棕櫚油,也弱于國際菜籽油市場,國內菜籽油內外盤多數時間倒掛,進口菜籽油無利可圖,抑制了企業進口菜籽油積極性。
預計2017年我國進口菜籽油數量將較2016年持平略減。一是預計2017年臨儲菜籽油拍賣將繼續進行,并持續到5月底,這部分菜籽油再加上2016年已拍賣還未出庫的臨儲菜籽油,約有260萬噸左右,國內菜油供給充裕,將抑制對進口菜籽油的需求。二是中加油菜籽貿易爭端解決后,市場預計2017年油菜籽進口數量將較2016年略增,這也有助于國內菜籽油生產量的上升,減少對進口的需 求。雖然以上兩個因素將使國內2017年菜籽油進口量仍保持在6年來的低位水平,不過,由于市場普遍認為臨儲菜油在2017年9月前就基本消費殆盡,屆時國內菜油缺口明顯,且很有可能成為資金炒作熱點,國內菜籽油價格表現將強于國外,菜籽油價格內外關系將理順,有助于四季度菜籽油進口量上升。
(三)國內油菜籽、菜籽油市場供需情況分析。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5/16(6月至下一年度5月)年度,我國油菜籽新增供給量預計為1933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萬噸,其中國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493萬噸,油菜籽進口量預計為440萬噸。
預計該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費量為180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70萬噸,其中包含1350萬噸國產油菜籽及450萬噸進口油菜籽。該年度油菜籽供需結余量預計為38萬噸。
2016/17年度,我國油菜籽新增供給量預計為178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153萬噸,其中國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400萬噸,油菜籽進口量預計為380萬噸。預計該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費量為1680萬噸,較上年度減少120萬噸,其中包含1280萬噸國產油菜籽及400萬噸進口油菜籽。該年度油菜籽供需結余預計為5萬噸。
2016年,我國油菜籽新增供給量和年消費量雙雙減少,在國內油菜籽壓榨產能持續提高的背景下,國內油菜籽壓榨產業的整體開工率進一步降低。不過,2016年多數時間進口油菜籽壓榨利潤為正,部分時間甚至豐厚,因此沿海地區油菜籽壓榨企業除因中加油菜籽貿易爭端導致個別企業無菜籽可榨而停工外,多數時間開工率較好。而國產油菜籽主產區油菜籽壓榨企業,卻在國產油菜籽供應量下降,且在壓榨國產油菜籽利潤為負的情況下,即使在國產油菜籽上市期也無幾家能正常開機,開工率進一步惡化。
預計2017年國內油菜籽新增供給量與2016年持平略增,在國內油菜籽壓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將繼續維持國內油菜籽供需基本面呈緊平衡狀態。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5/16年度,我國菜籽油新增供給量預計為758萬噸,其中菜籽油產量預計為668萬噸,進口量預計為90萬噸。該年度菜籽油國內消費量預計為78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50萬噸。
年度菜籽油供需缺口預計為23萬噸。
2016/17年度,我國菜籽油新增供給量預計為666萬噸,其中菜籽油產量預計為616萬噸,進口量預計為50萬噸。該年度菜籽油國內消費量預計為85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70萬噸。年度菜籽油供需缺口預計為184萬噸。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國內菜籽油新增供給量大幅減少,而國內消費量卻大幅上升,國內菜籽油年度內供需缺口較上一年度擴大近8倍,國內菜籽油在嚴重產不足需的情況下,應表現強勁。而實際情況是,2016年國內菜籽油和豆油、棕櫚油之間的差價縮小到歷史最低位水平,在國內植物油主要品種中,多數時間都是表現最弱。主要是2016年大量臨儲菜籽油拍賣,所成交的臨儲菜籽油數量,不僅彌補這一缺口,還有近130萬噸轉為企業庫存。國內現貨市場菜籽油供給充裕,菜籽油價格處于競價優勢,大量替代豆油消費,是2016年國內菜籽油消費量大幅上升的主因。
(四)2016年國內油菜籽、菜籽油市場回顧。
2016年,是國家退出臨儲菜籽(油)收購政策的第2年,國內油菜籽市場進一步市場化。同時,因進口油菜籽基本都是直接進廠壓榨,并不進入流通領域,國內油菜籽市場主要是國產油菜籽行情。國產油菜籽以夏收油菜籽為主,上市期和壓榨期以外,多數時間國內油菜籽市場有價無市。
整體來看,2016年國內油菜籽行情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1月至5月中旬,國內油菜籽市場有價無市,較為穩定。
二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國產油菜籽收獲上市期,收購價低開后快速走高,1個月內主產省油菜籽收購價漲幅14%~19%,近幾年少見。主要原因是產量下降和農民惜售使得新季夏收菜籽收購價快速走高。不過因2016年四川地區并未如2015年出臺托市政策,加之外省低價油菜籽的流入,在這一時期四川地區油菜籽收購價高開低走。
三是6月中旬到12月底,國內油菜籽價格在8月、11月和12月上3個臺階,累積漲幅12%。一方面是長江中游地區油菜籽向價高的西南地區流動,拉高價格,不過運輸成本的增加,抵銷了部分地區間價格差帶來的上漲空間;另一方面是11月份夏收油菜退場秋收油菜籽上市,同時國內菜籽油和菜籽粕雙雙上漲,油菜籽壓榨利潤上升,加之年底為元旦春節備貨需求,共同推動國產油菜籽價格上漲。不過同期小榨菜籽油價格沒有明顯漲勢,原料價格偏高,小榨油廠壓榨利潤下降,也抑制了國產油菜籽的上漲空間。
相較于往年,2016年國產油菜籽市場有如下特點:一是國產油菜籽貿易量進一步下降,截至9月2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油菜籽116萬噸,同比減少35萬噸。
由于消費偏好的存在,在主產區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地,農戶種植油菜更多是為了自己食用,大多在當地小機榨油或換油,近一半的國產菜籽并沒有進入流通領域。這導致即便在上市之際,菜籽也往往有價無市,一籽難求。二是更多的國產油菜籽流向小榨油廠,主產區大型油菜籽壓榨量進一步下降,出現國產油菜籽上市期也無法開工的現象,部分企業經營開始轉型。
2016年,國內菜籽油價格一改過去4年的頹勢,全年累積上漲24%。不過,由于臨儲菜籽油拍賣,國內菜籽油現貨供給充裕,基本面明顯弱于豆油和棕櫚油基本面,國內菜籽油價格在多數時間弱于豆油和棕櫚油,菜油和豆油、棕櫚油之間的差價也創歷史新低。
整體來看,全年國內菜籽油行情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至4月中旬,國內菜油由2015年的熊勢進入牛勢,尤其進入3月份后出現較大漲幅。
第二個階段是4月下旬至9月底,國內菜籽油市場整體寬幅震蕩。
第三階段是10月中旬至12月,國內菜籽油領漲國內植物油市場,價格見3年新高。
2016年,國內菜籽油市場較往年有以下特點。一是黑天鵝事件頻發,英國脫歐,美國大選,意大利公投,中國政府大力查處大宗商品期貨市場資金,使得包括菜籽油在內的國內植物油期現貨市場震幅擴大,一度出現日內最高價和最低價近500元/噸的波幅。二是政策調控的影響力減弱。四季度臨儲菜油拍賣重啟,但國內菜籽油價格不跌反漲,已印證這一點。
全球油菜籽連續第3年減產
美國農業部預計,2016/17年度全球菜籽產量為6776萬噸,低于上年度的7024萬噸,連續第3年減產。全球油菜籽期末庫存將降至555萬噸,遠低于上年度的654萬噸。其中加拿大產量預計為1850萬噸,高于上年度的1838萬噸。歐盟菜籽產量預計2000萬噸,同比減少220萬噸,產量下調的原因在于德國、英國和波蘭的單產數據下調,由于今年歐盟油菜籽減產,2016/17年度歐盟油菜籽進口預計為350萬噸,比2015/16年度340萬噸的進口量略增,同時預計2016/17年度歐盟的期末庫存預計為126.4萬噸,遠遠低于上年的196萬噸。澳大利亞產量預計為360萬噸,同比增加60萬噸。
加拿大農業暨農業食品部預計,2016/17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842.4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出口量預計為950萬噸,上年為1024.5萬噸。雖然加拿大菜籽收獲期遭遇暴雪影響,但對產量實際影響有限。
歐盟委員會報告顯示,2016/2017年度歐盟油菜籽產量為1990萬噸,較上年減少7.72%。主要是歐盟禁止使用新煙堿殺蟲劑,使得部分地區油菜籽種植難度相對較大。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各機構給的數據絕對值略有不同,但均反映出2017年全球菜籽產量難增加,外圍菜籽供給穩中偏緊,供應緊張將支持2016/17年度國際油菜籽價格,從而使得我國油菜籽進口成本居高不下。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二期項目取
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水、火、風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