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電力現有發電裝機中基本是火力發電,一些小型火電機組,技術落后,造成了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生產效率和創造經濟價值低等負面影響,一些新能源清潔能源發電發展緩慢。
內蒙古電力工業雖然長期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上大壓小、煤電一體化,提高科技研發水平及環境保護”等政策,不斷深化改革,從擴大電網容量以及清潔發電等方面入手,做出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電力工業的特殊性,這個以消耗能源為特點的產業,必然決定了它必須從合理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等方面著手探索未來發展方向。
(一)結構不合理
在內蒙古電力現有發電裝機中基本是火力發電,一些小型火電機組,技術落后,造成了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生產效率和創造經濟價值低等負面影響,一些新能源清潔能源發電發展緩慢。
(二)電源點與電網不匹配
電力作為商品,其發展速度和規模要與市場需求相適應。電力市場的載體是電網,電網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內蒙古電網歸自治區管理,與國家電網公司的關系是完全獨立的關系。因此,內蒙古電網區域內上網的電廠所發電力,原則上全部由內蒙古電網包銷,除少數點對網直送電廠。雖然內蒙古電力工業在發展中不斷擴大電網建設,增加了一定的售電量,但內蒙古區內的經濟社會對電力需求的增量與內蒙古電網區域內近幾年投產的發電裝機相比只是個零頭,所以出現了大約48%機組不能正常運行,導致大量窩電的現象。
(三)電力技術相對落后及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內蒙古電力工業生產技術相對落后,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導致其在發展中創新及研究較弱,對技術含量較高的大機組,先進技術應用較少。目前還沒有單機百萬機組,仍以30萬機組為主。電網建設技術不到位,如2004—2006年間投入近30億元資金建設的從額濟納旗到滿洲里的區內大聯網工程,雖然建成但未能達到安全、穩定的技術要求,電力技術薄弱等原因造成了該項目不能聯網只能斷開運行的局面,未能實現將西部電力送到東部的愿望。
(四)發電企業布局不合理
內蒙古電力工業布局由于歷史原因存在很多不合理,在城市周邊建電廠,在缺水地區建電廠,在無煤地區建電廠等的情況很多。例如呼和浩特金橋熱電廠屢屢因沒有鐵路而燃煤告急。“八五”期間內蒙古豐鎮電廠裝機達120萬千瓦,其中80萬千瓦空冷機組因電廠用水靠當地地下水,致使水位下降,對于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用水造成嚴重后果,導致群眾上訪不斷,電廠多次賠償,在當時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內蒙古西部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嚴重缺水,錫林河已干枯斷水,但是這里仍在利用地下水發電,建煤化工產業。
(五)電源點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
由于2003—2005年連續缺電的影響,內蒙古加大電廠建設,導致電源點重復建設嚴重,加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很多發電廠不能滿負荷運行,甚至停機備用,對資源造成浪費,占用大量資金。
(六)電力發展的同時,環境破壞在增加
電力作為基礎行業,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動力源,同時也是不再生能源一一煤炭的主要消耗大戶。產生二氧化硫,占全國排放總量的34.6%,成為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作為西部能源重要基地的內蒙古,能源開發已經成為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內蒙古的電力仍以火電為主,煤炭中除含炭外,還有灰分,水、硫、氮以及有害的微量元素。因此煤炭在燃燒后,釋放熱能的同時還產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灰渣和煙塵。排人大氣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與水汽結合生成硫酸和硝酸,形成酸雨,造成農、林、牧業及水產養殖業的損失和建筑物的腐蝕;大量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效應;煤炭燃燒后的灰塵經煙囪排出飄浮于大氣中,危害人群健康;大量灰渣堆放需占用土地,如果措施不到位,還將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因此,必須大力加強火電廠的環保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