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是當今世界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發展和商業化開發前景的新型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得到了大力開發和應用。
內蒙古電力產業的高速發展勢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使當地的社會、民生以及基礎設施得以改善。內蒙古電力公司在“十五”期間,在“新農村、新牧區電網”建設方面完成了全區范圍內324個行政村、700個自然村、11萬戶農、牧民用電難的問題。除此之外,大唐電力、神華、華能等大集團企業在內蒙古投資建設內蒙古電力產業,拉動內蒙古的工業化水平高速發展。根據資料顯示,2007年內蒙古工業增加值增加到2668.58億元,工業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31.7%提高到2007年的44.3%,提高12.6個百分點。內蒙古電力發展既影響內蒙古經濟的發展,又關系到人民的生活質量,因此內蒙古電力工業的發展的方向及趨勢應放到戰略規劃之中。
(一)以火力發電為主的多元發電結構
建設以火力發電為主,風力發電、天然氣發電等的多元發電結構。風力發電是當今世界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發展和商業化開發前景的新型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得到了大力開發和應用。內蒙古地處西風帶,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受蒙古高壓影響形成強勁的偏西偏北風,夏季受大陸低壓和副熱帶高壓影響為偏南風和偏東風,是我國風能最豐富的省區之一。全區風能資源儲量為10.1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功率為1.01,占全國的39%,居全國首位。且全區年平均風速為3.7米/秒,具有穩定性高、連續性好、無破壞性風速的特點,年可利用風時在4380d小時以上。由于內蒙古天然氣蘊藏豐富,天然氣燃燒后污染小,因此內蒙古電力工業應利用風能及天然氣來發電。
(二)加強電網建設,擴大能源外送規模,解決窩電現狀
必須堅持電網建設與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原則。作為中國西電東送基地、風電基地,內蒙古電力工業要從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地位大局考慮,努力爭取東北、華北、西北三個臨近電網增加吸納內蒙古電量的規模。同時加強高壓輸送電網建設規模,建立外送電網,以及出口電網,在中國電力市場贏得主動權的同時保障內蒙古電力上下游產業穩定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內蒙古電力必須盡快解決和完善電網管理體制,使其早日融人中國電力大市場,從而促進內蒙古電力工業的科學化、市場化進程。
(三)加大人才引進及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提高科技含量,推進電力工業技術進步
內蒙古電力工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應加大人才引進及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來促進電力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對資源盡可能充分利用,運用新的高精尖技術,節約自然資源。隨著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的規模化,要積極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努力打造勤奮敬業、業務精湛、專業齊全的科技隊伍,以保障內蒙古電力工業穩定發展。
(四)合理布局電源點,加快煤電一體化建設
內蒙古電力建設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今后在建設火電廠時,應建立煤電一體化,盡量建坑口電站,既節約運輸成本,也減少污染。還應考慮水資源,建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并盡量少用或不用地下水,運用經過處理后的污水或城市廢水。
(五)繼續淘汰煤耗高、污染大,技術落后的小火電機組,以及輸配電損耗的老舊輸配電設備,持續使用高效節能的發電及輸配電設備,提高能源效率。
2009年,全國關停小火電2617萬千瓦。“十一五”期間,全國累計關停小火電6006萬千瓦,超過計劃目標1006萬千瓦,每年節約原煤69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9億噸。火電建設繼續向著大容量、高參數、環保型方向發展。對于電源點的建設應嚴格按照規劃來執行,避免重復建設和不合理建設。提高輸電能力,建設高電壓輸電網。
(六)重視環境保護,提高內蒙古電力企業核心競爭力
通過技術改造,加大脫硫脫氮除塵設備的投入,嚴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塵的排放,保護環境。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開發新能源,促進電力行業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無論是電力企業還是電力行業主管部門,都應站在同一個角度,正視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能源、環保之間的關系,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使經濟增長與環境友好同步發展。加快核電、超臨界火電、抽水蓄能、天然氣發電、風電、特高壓交直流輸變電、環保等設備的國產化步伐,形成批量生產能力,不斷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電力規劃。加強調查研究,提高負荷、電量預測水平的正確性。合理利用內蒙古各種資源,把新技術、新產品運用到內蒙古電力生產中,用好當地各種資源,保護環境。加大西電東送和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發展力度,早日實現電源電網統籌協調發展。為了可持續發展,需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在內蒙古電力工業中的運用,如核電、天然氣發電及風電發展步伐。增大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加大風電設備生產,形成年產百萬千瓦以上生產能力。結合內蒙古實際情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電項目建設中存在的無序競爭。完善競價上網規則,完善發電、輸電、配電電價形成機制,逐步健全電力工業市場運行機制。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引進技術、設備、資金、人才,加以利用消化吸收,提高內蒙古電力整體的科技和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內蒙古電力工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