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農業灌溉主要是依靠地下水灌溉,農田灌溉由于輸水渠道絕大部分為土渠,渠道輸水滲漏損失較大,現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左右。一方面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另一方面,農業灌溉用水浪費嚴重,這是通遼市農業灌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遼市農業灌溉經歷了以地表水為主、以地下水為主、大力發展節水的發展歷程。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推廣噴灌、微灌等先進技術,提高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和管理水平,發展增墑保水機械化旱地農業。
1 通遼市農田灌溉用水量大,農業用水浪費嚴重
2010年,全市實際灌溉面積53.06萬hm2,全市農業灌溉用水量24.12億m3,灌溉用水占全市總用水量的78.2%。全市農業灌溉主要是依靠地下水灌溉,農田灌溉由于輸水渠道絕大部分為土渠,渠道輸水滲漏損失較大,現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左右。一方面水資源短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另一方面,農業灌溉用水浪費嚴重,這是通遼市農業灌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 節水灌溉工程區域發展不平衡,節水灌溉效益差
節水灌溉工程地區分布不均,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平衡。據調查,2010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積65.25萬hm2,節水灌溉面積37.57萬hm2,占有效灌溉面積的57.6%。科爾沁區、開魯縣、科左中旗節水灌溉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22%、19%、20%,奈曼旗、科左后旗占14%、12%,庫倫旗和扎魯特旗共占5%。前期發展的一批管灌工程標準偏低,當時出于考慮投資,平均占有管道長度僅為45~60 m/hm2,不符合規范要求。同時,節水灌溉工程部分地區已損壞、失修或不配套,如渠道襯砌,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小噴灌不能正常運行。
3 地下水工程老化、出水量不足
現有農田灌溉井一部分成井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井深40~50 m,約占現有井數的45%左右。現有井中井徑為220 mm的占41%,井徑為330 mm的占56%。現有井中,電配井科爾沁區占82%,奈曼旗占68%,開魯縣占58.4%,而科左中旗比例最小,為15.3%。20世紀80年代打的一部分井深度不夠,出水量不足,急需更新。農田灌溉井單井控制面積為6.66~12 hm2左右。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加速了機電井更新換代的速度,原有機井出現大量“掉泵”,已不能保證灌溉用水要求,影響了農作物產量。而電井也隨著地下水位下降,電容量增加,加大了農業供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