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有赤峰、烏海兩個地級市和根河、滿洲里、牙克石、錫林浩特、霍林郭勒、阿爾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7個縣級市(區)被國家認定為資源型城市,包頭市石拐區為自治區認定資源型城市。
資源型城市(包括資源型地區)是以本地區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類型。按資源及主導產業劃分,資源型城市可分為煤炭類資源型城市、森工類資源型城市、石油類資源型城市、有色金屬類資源型城市等。基于資源開發程度和保有儲量劃分,資源型城市又可分為開發期資源型城市、穩產期資源型城市、衰退期資源型城市、枯竭期資源型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有赤峰、烏海兩個地級市和根河、滿洲里、牙克石、錫林浩特、霍林郭勒、阿爾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7個縣級市(區)被國家認定為資源型城市,包頭市石拐區為自治區認定資源型城市。其中,按照資源及主導產業劃分,煤炭類資源型城市有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霍林郭勒市、滿洲里市和包頭石拐區,森工類資源型城市有根河市、牙克石市、阿爾山市,石油類資源型城市有錫林浩特市,有色金屬類資源型城市有赤峰市。按照資源開發程度和保有儲量劃分,枯竭期資源型城市有包頭市石拐區,衰退期資源型城市有烏海市、根河市、牙克石市、阿爾山市,穩產期資源型城市有霍林郭勒市、滿洲里市、鄂爾多斯市東勝區,開發期資源型城市有赤峰市、錫林浩特市。
長期以來,作為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地,上述資源型城市為國家和自治區建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由于發展過程中普遍缺乏科學理念和統籌規劃,這些城市隨著主導資源的衰減,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矛盾,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失衡、接續替代產業發展乏力、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失業及貧困人口較多,并形成較大的社會維穩壓力。而處于資源開發期的赤峰及錫林浩特,雖當前資源存量較大,資源型產業發展迅速,但基于科學發展理念,盡早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謀劃經濟轉型,也應盡早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