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嚴峻的環保與減排形勢;二是長期的生態恢復建設壓力;三是日趨多樣化的環境災難隱憂。長期以來,對資源的粗放型、掠奪式開采,不僅對環境形成了巨大破壞,對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發展的影響也日趨嚴重。
(一)當前內蒙古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
一是嚴峻的環保與減排形勢;二是長期的生態恢復建設壓力;三是日趨多樣化的環境災難隱憂。長期以來,對資源的粗放型、掠奪式開采,不僅對環境形成了巨大破壞,對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發展的影響也日趨嚴重。
(二)當前內蒙古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發展面臨的個性化挑戰
除共性問題外,不同類型和不同發展階段資源型城市轉型亦存在個性化挑戰。
1.資金短缺是枯竭期資源城市和衰退期資源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的最大障礙。
計劃經濟時期,資源型城市利稅全部上繳國家,自身積累嚴重不足,加上產業、企業的發展均需嚴格按照國家的計劃發展,錯失了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的最佳時機。目前資源已經枯竭或接近枯竭,原有企業大部分關閉或瀕臨倒閉,大批職工下崗,收入無著;民間投資實力孱弱,當地財政收支捉襟見肘;生態毀壞嚴重,對外招商引資困難,實現經濟轉型幾成無米之炊。
2.體制弊端嚴重制約森工類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
以根河為例,根河市林地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5.81%,地方政府沒有林地使用權,礦產資源難以開發,引資項目無法落地,發展地方接續替代產業、實現經濟轉型十分吃力。另一方面,企業為解脫“辦社會”的沉重負擔,近幾年把大量失業人員推向社會,給沒有地權的地方政府造成很大壓力。而這些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國有林區的“政企一體”體制。
3.資源開發和穩產期的城市,存在“資源陷阱”問題。
資源型城市基于資源的豐富性及其資源性產業優勢,在資源開發的初始階段,往往不重視接續替代產業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產業發展多以資源的采掘或初級加工為主。盡管資源利用效率、生態環境、就業等問題已經開始累積,但依靠資源開發就能過上好日子的現狀,使得地方政府在接續替代產業發展上或只顧眼前、得過且過,或麻痹大意、無所作為,使得兩類城市中的一些城市正在失去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的大好時機。
4.資源衰減引發的社會問題成為經濟轉型的巨大障礙。
由于長期以來缺乏統籌規劃,枯竭期資源型城市和衰退期資源型城市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失業率高、困難群體比重高、地方財政負擔重、社會穩定壓力大等一系列社會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