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過程中雖面臨著諸多共性及個性問題,但也存在支撐轉型的有利條件:1、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發展已引起國家和自治區高度重視;2、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逐年增加;3、大部分資源型城市仍具備可利用的資源優勢;4、部分資源型城市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內蒙古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過程中雖面臨著諸多共性及個性問題,但也存在支撐轉型的有利條件。
(一)資源型城市接續替代產業發展已引起國家和自治區高度重視
2007年底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制定頒布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并成立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開展相關課題研究與規劃編制,促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
(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資金投入逐年增加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等,都把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作為重點任務之一。另外,國家還將繼續實施“天保工程”和煤炭城市沉陷區治理以及林業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同時,在東北地區資源型城市設立資源綜合利用、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和吸納就業的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這些扶持政策及資金投入,為我區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三)大部分資源型城市仍具備可利用的資源優勢
資源型城市具有天然的資源優勢,可為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提供支撐,進而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動力。錫林浩特、霍林郭勒、滿洲里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即使像阿爾山等主導資源性產業嚴重衰退城市,也還有其他資源可加利用。比如,阿爾山發現了規模宏大的冷泉、溫泉、熱泉、高溫泉等溫度、功能各異的礦泉百余眼。
(四)部分資源型城市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滿洲里、阿爾山為口岸城市,輻射帶動臨近的牙克石、扎蘭屯等,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國際貿易、跨境旅游等前景廣闊。赤峰市居于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之間,東南和西南分別靠近遼中南和京津唐兩大經濟區域。境內有8條國省公路干線和京通、葉赤兩條鐵路,區位獨特,交通便利,具備建設與東北老工業基地配套的能源基地、有色金屬基地、零部件基地、生態環保基地的良好條件。錫林浩特市享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優惠政策,又在國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范圍之內,同時又具有被東北、環渤海、呼包鄂“三大經濟圈”疊加輻射的區域,向北連接二連浩特和珠恩嘎達布其兩個口岸,還是國家向北開放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