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0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了農村人口,中國快速的城鎮化發展被認為將是中國未來20年改革和發展的新篇章和主旋律,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更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然而不同于以往的城鎮化發展思路,新型城鎮化的著眼點更加關注城鄉統籌,關注公平和效率。
除了城市基礎設施等硬性建設,產業筑城、產城融合等軟性規劃更是進入了各方視野,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視。
作為專注于產業地產領域的綜合運營商,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安數碼城”)一直都是這種理念的實踐者和先行者。在發展初期,天安數碼城就已經洞察城鎮化發展的最核心理念——“產業構筑城市未來”。23年來專注于產業地產的發展,以打造產業集聚平臺為出發點,通過構建企業高成長性服務體系,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和城市產業轉型升級。在這樣的模式和理念下,如今天安數碼城已經在全國開發、運營和管理了十幾個園區項目,儲備開發建筑面積逾1500萬平方米,孵化上市企業近40家,擬上市企業逾50家,是名副其實產業地產領域的引領者。
園區格局優化城市環境
天安數碼城在產業地產23年的探索中,走過了最初的工業園、工貿園、科技園,最終獨創了“城市產業綜合體”產品。這不僅是產業園區的進化軌跡,同時也是城市與區域經濟的發展軌跡。產業地產依托產業規劃應運而生,一個優秀的產業綜合體,除了必須和當地的經濟發展要求掛鉤,還要和區域的產業規劃相一致。現在的產業綜合體,盡管沒有了工業區的痕跡,卻有著更為清晰的產業定位規劃。位于佛山南海的佛山天安數碼城,抓住了佛山面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以創新的“產業+休閑+商務”的城市產業綜合體模式入駐南海,是南海區首個大規模、高起點的科技地產項目,定位于產業、科技、金融的融合發展,園區形成了以文化創意、低碳經濟、現代服務、科技創新、工業自動化、IT產業為核心的六大產業集群。佛山天安數碼城的快速發展同時帶動了佛山周邊千燈湖高新金融區、廣佛都市型產業基地、三山新城等產業地產的蓬勃發展,促使佛山發生了一場城市轉型發展的“蝶變”。
除了追求準確的產業規劃,天安數碼城還注重建筑與城市人文的和諧統一以及園區格局與城市環境的融合性。產業綜合體不僅要在空間設計上更加人性化,園區完善的配套設計、舒適的園林景觀、便利的市政接駁等都是優秀的產業綜合體應該具備的。天安數碼城認為,產業綜合體應該超越單純的辦公空間目的,提供多元化的科研、辦公、商務、交流、生活等配套,滿足城市生活的綜合功能性要求,形成企業在此創業、交流、生活、娛樂的和諧社區環境。
天安數碼城在東莞的崛起更是一次城鎮環境華麗轉身的典范。得益于東莞市政府提出加快東莞轉型升級、推動中小微創新企業發展的良機,東莞天安數碼城作為東莞“三重建設項目”之一入駐南城。3年前,天安數碼城所在地還是一片荒蕪的城中村,大部分是村民和漁民,只有一些代工廠在出租屋里做著廉價的加工制造。如今,這里已經變成一座30萬平方米的科技新城,里面聚集了200多家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半導體照明等新興產業企業和高端服務業,擁有2000多名高端研發人才。大量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進駐,使得園區每畝土地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是傳統工業區的16倍,年納稅可達16億~20億元。今年,東莞天安數碼城更獲批準加入世界科技園協會(IASP),成為該組織在中國僅有的兩家民營科技園成員之一,這充分體現了天安數碼城作為一座現代化科技園區的價值。
鏈式發展造就產業內生力
除了園區優美的環境和完善的配套,如何打造產業集群和產業聚集平臺,形成新業態起源地,這是產業園區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天安數碼城長期思考的問題。“我們希望能打造以企業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環境,通過引導人才、資本、市場等產業要素的聚集,在企業空間聚集中形成產業鏈,建立產業配套服務體系,并通過產業鏈間的互動發展,最終形成產業集群的聚變,建立強大的產業內生增長機制。”天安數碼城集團總裁戴宏亮表示。天安數碼城從多年的園區開發和運營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了“天安數碼城模式”。這種模式強調的是平臺的作用,即致力為成長型企業構建優化發展的理想平臺,為企業提供集產業鏈融合、生產性服務、商務生活設施和創新文化為一體的全方位成長環境和創新氛圍,從而成為企業創新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進程中的“推動者”。
為構建系統全方位的產業生態環境,天安數碼城從政策支持、產業鏈、商務服務、企業交流以及生態環境等五方面整合資源,搭建企業成長平臺。天安數碼城先后成立了優合企業俱樂部(簡稱“優合會V-HOME”)、優合智庫、智客會以及研發工程師創想俱樂部等,鼓勵企業間的文化交流,使創新思維充滿園區。
此外,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于挖掘國際前沿信息和科技資訊、培育新興產業、驅動企業發展。在這方面,天安數碼城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路,分別是公共平臺、科技載體、服務內容和盈利模式上的扶持。天安數碼城通過與產學研平臺、金融投資平臺、公共技術平臺以及行業協會、商會等平臺的有效對接,依托自身的優勢和資源整合能力,成為園區企業與這些組織的對接口,為園區企業提供科技孵化、政策對接、培訓考察等十余項服務。東莞天安數碼城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協會、龍崗天安數碼城的創業投資服務廣場等都是其中典型。
將園區打造成企業的“科技載體”,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交易、科技成果技術轉化等服務,并不定期舉辦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和企業新品發布會,將企業的創新成果推向社會,借助市場的反饋影響,推動園區企業的進一步創新和發展。同時,在招商運營和市場推廣等服務內容上,通過“智客會”、“企業家會所”,對企業信息進行整理,為入園企業建立完善的成長檔案,及時搜集企業信息,研究它的產業鏈和上下游供應鏈的關系,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的實用資訊。在盈利模式上,除傳統盈利模式外,天安數碼城通過園區基金、物業入股、租金入股等靈活的金融手段,投資高成長性企業,共同分享企業成長收益。
創新文化助力企業成長
文化是一個產業園區的氣質,也是它與眾不同的吸引力所在,好的園區既要有合理規劃的建筑群落,更要有“魂”,而天安數碼城園區的靈魂就在于它的創新文化。園區錯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和公共設施中,處處體現著科技元素的運用,每個園區的宣傳海報、景觀墻都或多或少地滲透著成長、創新的文化氛圍。各個園區都有自己的科技成果展示中心或園區形象展示中心,展示園區企業最新的科技創新產品、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鼓勵創新文化的交流。其中東莞天安數碼城更首創全國第一家產業轉型升級體驗中心,體驗中心創新性地運用現代3D科技制作手段和互動體驗技術,讓人仿佛置身于產業轉型升級的時光隧道中,清晰而直觀地感受到產業轉型升級的軌跡以及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未來,更是完整地詮釋了天安數碼城“產業構筑城市未來”的核心理念。
企業家也是天安數碼城關注的重要群體,園區在“智客會”、“企業家會所”等平臺上聚集了大量的企業家、風投機構、專家學者等,定期在園區舉辦講座或交流會,與園區成長型企業進行思想碰撞,激發創新思維。
“23年來,天安數碼城依靠對產業資源、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對服務機制的不斷完善,完成一次次的蛻變和超越。未來,我們會延續專助成長型企業的理念,為企業打造全方位的快速發展平臺,為企業成就成長的夢想。”戴宏亮表示。
據了解,在最為關鍵的企業融資平臺方面,天安數碼城也一次次作出了創新和超越,在與平安銀行聯手設立了“天安數碼城創新共同基金”后,天安數碼城股權投資基金也已在深圳前海特區獲審批通過。通過加速建設金融服務平臺,在助力成長型企業發展的同時,天安數碼城也在不斷尋求自身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