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個月,化工市場延續去年嚴峻形勢,寒意依舊籠罩在化工板塊各企業上方。天津石化小乙烯不靠天吃飯,內強管理,外拓市場,積極努力生產市場量小,但用途廣泛、附加值極高的“小產品”, 與知名企業牽手,多項產品填補國內企業生產空白。
算,讓工作有的放矢
周六晚上,烯烴部辦公樓一間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生產部、財務部和技術質量部的負責人埋頭計算四季度技術生產指標和效益。
先算后干成為烯烴部降本增效的一件利器,通過科學、準確的測算、預算來指導生產,緊盯企業的增效點,嚴格控制生產中的成本流失點。他們堅持每月一次的排產測算和每周一次的效益測算,增大了產品邊際貢獻測算的力度和頻次。圍繞效益,嚴格執行以銷定產,根據市場趨勢變化、裝置負荷、生產流程等計算多版本的利潤情況,按照“宜粉則粉、宜粒則粒、宜氧則氧、宜醇則醇”的生產策略,優化篩選,提升企業的效益空間,管理理念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變。
“通過把賬算勤、算細、算精,找準了降本增效的發力點,工作干起來也有的放矢。”財務部主任李占艷高興地說道。
通過測算、分析,烯烴部牽住了成本源頭的“牛鼻子”,他們緊緊盯住噸產品完全費用和乙烯單位成本,深化“裝置內、裝置間、部際間”的三級優化,持續優化乙烯裂解原料結構。10月份,噸產品完全費用完成1192元/噸,乙烯單位成本為8454元/噸,指標持續做優。乙烯成本的降低也帶動了下游產品成本的下降,五套裝置的邊際貢獻率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均變為正數。
精,讓管理持續提升
生產部的幾位調度在交接班的時候,都會關注一個數據--原料庫存,他們根據原料庫存做好上下游的銜接工作,在保證正常生產的前提下,保持庫存量在較低水平。這無疑增加了調度的操作難度,但也正因為如此,原料儲罐由原來的6個減少到3個,降低了石腦油的揮發量。
今年以來,烯烴部瞄準行業標桿鎮海煉化,持續優化庫存結構,通過科學合理降低存貨、降本減費,進一步深挖增效潛能。他們采取嚴格把控原料采購、進廠節奏,積極協調產品出廠以及合理降低半成品存貨量等措施,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管理成效,而且還帶來了經濟效益。前三個季度,原料、半成品、成品總量較年初相比存貨量下降1.685萬噸,累計降低財務費用217.2萬元,而且三季度存貨周期提高到2.62次/月,單季已接近鎮海去年月均2.72次的同行業先進水平,實現歷史性突破。
降低庫存只是烯烴部眾多優化項目中的一項,他們認真抓好各層級的優化、持續優化和整體優化。在成立了生產優化組、持續優化組的基礎上,又分別成立了乙烯裂解爐、三大壓縮機組優化運行攻關小組及兩聚造粒機穩定優化運行小組等針對性突出的優化組。此外,在排產、原料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和裝置運行等方面,做好持續優化工作,在動態的改進完善中鞏固提升。同時,堅持推進裝置內、裝置間、烯烴部整體三級優化,下好優化一盤棋,讓管理在優化中持續提升。
推,讓產品走進用戶
當烯烴部新品開發組的組長孫洪霞和開發人員王靜,帶著40噸的TJVL-1210聚乙烯專用料訂單,從山東臨沂拉伸纏繞膜最大生產規模的廠家走出來的時候,兩個人情不自禁地擊掌慶祝。
TJVL-1210聚乙烯專用料是烯烴部自主研發的超低密度產品,能生產出密度小于0.912kg/cm3聚乙烯專用料,天津石化是國內第一家,但對烯烴部來說,開發出新品并不意味著大功告成。
“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酒香也需人來推。”孫洪霞一語道出烯烴部新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秘訣。
有了好產品,還要有好的服務做支撐。為了不讓研發出的高端產品躺在實驗室里“睡覺”,烯烴部堅持研發與技術服務并進,通過加強現場指導、技術咨詢和多渠道溝通,促進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并通過提供個性化加工服務建議和現場指導,保證試用效果和產品后續改進工作,形成了專業化、個性化的全流程服務保障模式。通過主動的推銷和服務,高質量的產品得到行業內標桿企業的認可,贏得了康師傅、惠達、海爾、格力等知名企業的青睞,部分企業已成為直銷客戶,烯烴部也隨之進一步搶占了高端市場。
客戶的認可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烯烴部前10個月生產聚烯烴新產品50675噸,超過2012全年新品總量6622噸,在中石化系統18家企業中進度排名第一。
“我真得感謝你們,要不是你們主動來推廣,我們哪知道國內還能生產出1210這么好的料,一種料一下子就替代了以前五種原料,想都不敢想。”拉伸纏繞膜生產廠家的負責人激動地拉著孫洪霞的手感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