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江從天津遷回原籍張家口已有七八年的時間了,這次受朋友之邀回津,感覺環境改善了很多。更讓他意外的是,原以為只能在大西北看到的風力發電機,已經在天津中新生態城立了起來。朋友告訴他,環境的改善與電網建設分不開,天津的智能電網建設正全面展開。如今,綠色能源在天津應用廣泛,節能減排的意識已深入人心。
分布式發電走進百姓家
今年6月6日,家住天津市濱海新區歐美小鎮歐風家園小區的董強和鄰居梁晶、沈向東三家的光伏發電和風電順利并入電網,成為天津市首批向電網賣電的個人客戶。三家中,董強家除安裝光伏發電設備外,同時也安裝了風電設備。
董強介紹說,他在自家別墅房頂安裝了一組3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還有一組3千瓦的光伏發電設備。風電所發電量全部接入本地公共電網,光伏發電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根據董強與國網天津電力的約定,他家的上網電量按年度結算。目前,用電量和上網電量數據均上傳至天津濱海供電公司的營銷業務系統,可被實時采集。
天津電力還在董強家的發電設備上免費安裝了一塊智能電表,便于董強隨時了解發電情況。
據了解,天津地區已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共有4項,包括天津西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及3位自然人的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規模1893千瓦。
天津西站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1884千瓦,是天津地區第一個并網發電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據統計,該電站正式運營以來,平均每天向電網輸送電量3000千瓦時以上。
電動車推廣全面鋪開
11月21日一早,停靠在天津市河北區新意街馬可波羅廣場的純電動雙層敞篷巴士整裝待發,售票處已經排滿了游客。從新意街、南市食品街、鼓樓到五大道萬國建筑群,乘客一邊觀賞津城美景,一邊享受著無噪聲、零污染的乘坐體驗。
據天津市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雙層敞篷純電動汽車游覽的方式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歡迎,已有125萬游客先后試乘。為此,公交集團又相繼推出了乘坐純電動汽車游覽的系列活動,讓更多游客能坐著舒適的純電動汽車飽覽津城美景。
為純電動觀光車提供充電服務的,是天津第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普濟河道充電站。在該站充電的純電動客車廣泛用于重大會議、社會活動和公共服務。三年來,該站服務超過1萬車次,來此充電的電動客車安全行駛超過95.5萬千米,減排二氧化碳700余噸。
純電動公交車也早已跑在天津的馬路上了。天津市首批862路、638路的40輛純電動公交車累計行駛里程已達217萬千米。一年來實現電能替代燃油638噸,累計減排二氧化碳約2034噸。
862路公交司機說,開純電動公交挺舒服,換電池比加油快:“電池換一次能 跑150千米,10余分鐘就能換完。而且開電動的比燃油的省力,乘客也都說舒服、噪聲小。”目前,天津電力已在全市建成7座充換電站和407個交流充電樁,初步建成了天津市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網絡。
中新生態城讓人向往
走進中新生態城供電營業廳內的智能家居樣板間,筆者注意到一個書本大小的掌上電腦。
“它是一個智能家庭管理終端,如果把智能家居比作一個人的話,這個終端就相當于人的大腦,居民可以通過它來控制智能家電。同時,它也是一個采集分析信息的平臺,可以分析日常用電情況,判斷每個家庭的用電習慣和家電的運行狀況。”中新生態城供電營業廳工作人員張嵐說。
輕輕點擊終端上的 “智能用電”按鈕,屏幕下方出現了一排常用家電的圖標。筆者點選“電飯煲”圖標并點擊開機按鈕。“您發出的開機指令會通過無線網絡傳輸給‘智能網關控制中心’。”張嵐說 著,指了指桌上一個電視機頂盒大小的裝置,“這個小盒子就是智能網關控制中心,它的作用就是將接收到的指令傳送給各個電器。”然后,筆者設置了煮飯模式,智能電飯煲就開始工作。
張嵐說,只需按下按鈕,智能家庭管理終端就可以把一天的用電數據顯示在電視屏幕上并進行分析,幫助居民選擇適合自家的節電策略,同時,它還能實現電網與居民住戶間的交互,對電網更好地調節峰谷負荷也有一定幫助。
2010年,為了契合中新生態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定位,國家電網公司在中新生態城建設了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此后,濱海新區大神堂、沙井子、馬棚口風力發電場陸續發電,每年向濱海新區輸送綠色電力約2.6億千瓦時。
根據中新生態城的規劃,區域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將不低于20%。智能電網應用配電自動化、智能調度等技術,為新能源發電提供友好的接入平臺,滿足新能源發電自動控制、大規模輸送、分布式接入等安全并網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