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發展基礎;而公共安全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剛剛起步,屬于行業或產品的培育階段,尚需要集約式的投入培育方能形成氣候。
安徽省在2010年確定了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和公共安全產業。2010年,這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值同比增長48.8%,增幅明顯高于其他產業。2011年,安徽省進一步確定了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即: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智能家電、軟件和物聯網;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節能產品、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高性能金屬材料、硅基新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碳纖維材料等;生物產業重點發展生物制藥、生物制造和生物農業;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光伏、生物質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數控機床等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的重大基礎裝備;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安徽省還把獨具優勢的公共安全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通訊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產業,優先發展北斗導航、網絡安全等。
目前,從產業內部結構發展情況看,安徽省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具有較強的產業發展基礎;而公共安全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剛剛起步,屬于行業或產品的培育階段,尚需要集約式的投入培育方能形成氣候。
1.產業現狀
在電子信息領域,合肥京東方、鑫昊等離子等,對全國平板顯示產業發展具有引領作用,銅陵精達被列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在節能環保領域,三安光電、德豪潤達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蕪湖海螺川崎節能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是全國節能環保設備生產的領頭羊;安徽國禎環保公司城市污水處理和工業污水處理工藝及裝備被列入國家重大項目;在新材料方面,中科銅都粉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能生產系列銀粉的企業;安徽省鳳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稀土耐磨產品目前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安徽龍磁科技有限公司鐵氧體永磁材料出口歐美及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居全國領先水平。在生物醫藥方面,豐原生化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產業基地,產品居全國第一;安科生物公司已成為國內生產干擾素品種最全的制藥企業。
2.技術基礎
安徽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技術。如科大訊飛語言交互系統,豐原集團生物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材料技術,秸稈纖維素利用轉化技術等;安徽華皖碳纖維有限公司亞礬一步法碳纖維原絲生產技術;安徽華光光電技術研究所特種高亮度顯示、特種平板顯示模塊技術;奇瑞汽車公司新型節能環保汽車制造關鍵技術;中科大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蚌埠玻璃工業設計院玻璃深加工技術等。
3.省內各地區發展情況
合肥平板顯示、軟件、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規模均居全省前列;蕪湖市節能環保裝備制造、LED產業快速發展,汽車電子集群初具規模,新能源汽車正穩步推進;滁州信息家電、綠色照明、玻璃(硅)材料具有一定優勢;馬鞍山高性能鐵基材料、蚌埠生物制造、亳州現代中藥、銅陵電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安慶高分子復合材料、巢湖特種通訊電纜、阜陽循環經濟產業等各具特色。
4.產業政策基礎
為了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安徽省從財稅、金融、市場、開放等政策方面進一步給予大力支持。在財稅政策方面,一是統籌現有相關各類專項資金,形成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合力;二是從2010年起至2015年,省政府每年拿出5億元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主要支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產業基地、創投基金等;三是通過政府引導、市場融資的方式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在市場政策上,圍繞創新藥物、新能源汽車等關鍵領域,組織實施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對于符合經濟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技術發展方向的重大創新產品,由政府首購和訂購。在開放政策方面,采取鼓勵措施,提升“引進來、走出去”的質量和水平,注重引進來領軍企業和關鍵技術,支持走出去設立境外研發機構,開展國際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