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擁有多個國家級及省級經濟開發區,以經開區為支撐,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1.安徽省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
(1)抓住機遇,利用本地優勢,加大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有一定產業基礎和一批優勢企業,具備吸引各地人才的條件。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僅要留住本省已有優秀人才,還要創造條件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高整體人才水平,為新興產業發展儲備人才力量。
(2)以經濟開發區為載體,發展產業新優勢。安徽省擁有多個國家級及省級經濟開發區,以經開區為支撐,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僅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即達3384.5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56.7%,實現增加值906.4億元。由此可見,經濟開發區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應充分發揮經濟開發區的基礎性作用,利用新載體,發展新優勢。
(3)產學研三者緊密結合,為新興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安徽省具有優秀的科研、教育資源,高等院校相對集中,并且擁有一批國家級的研究所,為培養優秀人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將產學研三者緊密結合,理論應用于實踐,培育專業和領軍人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4)加大資金投入,增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優化資金市場。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一直是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之一。未來發展中,一方面,在加大資金投入,重點扶持優勢產業的同時,增加R&D資金投入比重,開發、研究產業核心技術增強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創新投融資體系,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產業的金融支持,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資金市場,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鋪平道路。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新興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否,與政府支持度的強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目前,安徽省關于新興產業的機制體制尚不健全,相關政府部門應明確各項職責職能,正確發揮引導作用。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新興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2.面向省外競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策
(1)積極探索市場,迎合市場新需求。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一種新的產業供給形式,其產品能否為公眾接受,主要取決于其是否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勢。因此,市場需求是產業生產的前提。新興產業目前處于有效市場需求不足的狀況,積極探索市場,發現、發掘消費者需求,進而迎合市場新需求,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
(2)加強各省以及省市相關部門的溝通,做好協調發展。產業同構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初期面臨的一個最大的隱憂,在產業發展初期各地區很容易出現“蜂聚效應”,無法根據自身的優勢與特點,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興產業,只一味跟風。為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各省市之間應加強溝通,避免產業同構現象的出現,根據各自所擁有的資源形成產業聯盟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同時,各省市及相關部門之間應構建一個相關產業的人才交流渠道,以便于產業發展問題經驗的交流。
(3)嘗試市場開拓和金融機構合作,細分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市場需求不明顯、不確定,市場開拓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足夠的資金作支撐。將市場開拓與金融機構合作,爭取政府及金融機構雙方的支持,有效開發市場需求,細分市場,抵御外來競爭者,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安徽省產業競爭力的戰略途徑之一。
(4)謹慎選擇重點產業,謀求差異化發展,定位自身發展方向。各地區自身條件的差異決定了其產業發展方向的差異。安徽省應根據自身地理區位及處于“中原經濟區”的優勢,選擇符合本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避免與其他省份產生產業同構。謀求差異化發展,在產業發展中取得優勢,同時與其他省份保持良好溝通,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定位自身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