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域結構上看,安徽文化創意產業基本集中在以省會合肥為中心的幾個南方城市中,北方除了亳州歷史上原有的“華佗故鄉”中草藥集散地和交易外,像淮北、淮南、蚌埠、宿州等地市無論營業總收入還是從業人員數均明顯落后于南部地區,有關數據顯示,僅合肥、黃山、蕪湖、馬鞍山等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就占了全省文化產業總收入的半壁江山。
(一)產業集聚能力薄弱
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總量、增幅和產業增加值雖逐年攀升,但與周邊湖南、上海、杭州等省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是龍頭企業不多,沒有形成強強集聚效應,本土文化創意類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水平偏低,尚未形成大的品牌和規模。二是文化創意產業初級市場剛剛形成,大部分文化創意類企業尚處于創業階段,競爭力水平和盈利能力都不高。三是行業分布不均衡,產業主要集中于新聞出版業、教育培訓業、文化旅游業,而信息服務業、動漫及其它設計服務等產業規模有待進一步發展擴大。
(二)區域結構分布不均衡
從區域結構上看,安徽文化創意產業基本集中在以省會合肥為中心的幾個南方城市中,北方除了亳州歷史上原有的“華佗故鄉”中草藥集散地和交易外,像淮北、淮南、蚌埠、宿州等地市無論營業總收入還是從業人員數均明顯落后于南部地區,有關數據顯示,僅合肥、黃山、蕪湖、馬鞍山等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就占了全省文化產業總收入的半壁江山。與南部地市相比,北部的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有一定文化資源基礎,但總量少、規模小、特色不明顯、產業聚集力弱,致使安徽的文化創意產業豐富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文化創意產業特色不明顯,產業趨同化現象嚴重
安徽的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缺少能夠體現安徽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精品。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與周邊江蘇、浙江、湖北等省的產品開發沒有太多區別,多集中在出版發行、文化旅游、會展等產業。徽文化、科教基地、三國名城、包公故里等富有特色的歷史與充滿現代內涵特色的科技產業沒有知名品牌,已開發的文化資源,有些開發深度不夠,有些開發不當。作為安徽省獨有的、有別于其它省份的文化創意產業和服務有待于精心培育。就規模和資金來說,安徽遠比不上周邊經濟強省,如果在內涵和特色上再無“獨門絕技”,就會缺失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方式既缺少特色又內容單一,尚未形成產業鏈。
(四)投資渠道單一,開放程度不高
目前,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的資金主渠道仍是政府投資或政府招商引資,缺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大筆專項資金。雖然省委、省政府已經組團走出去赴境外舉辦國際徽商大會,招商引資,雖有一些合作項目簽約,但到位資金數額和資金率不高。加之,安徽省的文化創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剛剛起步,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的對外開放程度不高,吸引外資規模不大,文化創意產業招商引資還未形成足夠的積累。
(五)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與參與深度不夠
目前安徽高校還沒有設置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也沒開設此課程,對此產業研究呈零散態勢。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集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廣告創意、傳播學、數字媒體藝術等多門學科之融匯,而目前對該產業的研究,從可查找的論文和其它資料來看,學中文、新聞、經濟、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幾乎所有文科專業的高校教師、碩士生和博士生都有所涉獵,可謂“雨后春筍”,但真正系統研究、深度參與、留下有較高價值的研究資料卻很少。因為缺少專業化的教學和研究,所以僅從行政上依靠政府的管理職能,單方面操作如此龐大且時刻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的新興開放產業,充滿無盡的智慧、創造力和挑戰性。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應只爭朝夕加強此產業的研究,積極為政府獻言獻策,以便從學術和思維創新上拓展和提升政府的決策水平及決策的格局、高度和廣度。目前安徽影視、演藝娛樂、數字技術、動漫設計等產業與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存在較大的差距。
(六)培養、吸引人才的機制不健全,創意型專業人才嚴重缺乏
安徽經濟發展在全國來說排名不在前列,經濟收入和工作條件遠不如周邊許多經濟發達的城市和省份。在產業集聚效應的影響下,致使安徽不多的創意人才流失,不僅缺乏該產業所需的一般創意人才,更加缺乏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端設計人才,極其缺乏具有創新精神的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家。導致安徽整個文化創意產業鏈的各環節人才都很匱乏,該產業的人才隊伍培養速度、數量和質量遠不能滿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七)來自國內其它省份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壓力
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結構產生“洗牌效應”,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紛紛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于是文化創意產業變成國內眾多省市的“掌中寶”,紛紛制定發展戰略、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江蘇省提出到2010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GDP的9%。
總體上看,安徽省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優勢不明顯,缺少創新性和創造力,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高素質創意產業人才短缺,基本上還是以傳統文化資源、傳統工藝技術為主,缺少產業升級,市場綜合競爭力較弱,這些成為制約安徽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與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