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安徽已進入加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階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總體上正處于起步培育階段,發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但已具備加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只要充分把握好面臨的各種機遇,切實解決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找準方法對策,與時俱進努力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實現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的跨越式穩健發展。
(一)安徽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定位
積極培育和發展安徽文化創意產業,是認真貫徹落實“科教興皖”、提升和完善安徽產業結構、提高安徽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客觀需要,也是增加就業、促進安徽經濟新增長的時代所需。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是世界經濟發達國家的“現在進行時”,也是我國各省份和地區競相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憑借安徽已有的豐富科技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應刻不容緩。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吸引更多的國際和民營文化產業資本進入。不斷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加強和擴大省際、國際經濟文化交流,加快數字電視、數碼電影、寬帶接入、視頻點播、在線游戲等新型文化產業群的發展。目前現代文化產業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到十二五期末,文化創意產業占安徽GDP比重力爭超過12%。
(二)安徽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思路
1.扶優扶強重點特色和優勢產業
用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理念和手段整合激活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增長潛力,盡快幫助其做大做強,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傳統文化精品和知名文化品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打造以黃梅戲為代表的安徽戲曲文化產業。與京劇、豫劇等中國其它傳統戲劇相比,黃梅戲朗朗上口、節奏簡單明快,易學易懂,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20世紀70、80年代的《天仙配》《女駙馬》等黃梅戲電影家喻戶曉,90年代改編的巴金名著《家》的上映也產生過一定影響,黃梅戲在全國已產生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成為安徽標志性文化符號,可作為戲曲產業化的領軍者。為了使安徽戲曲有更多的觀眾,可與現代雜技、魔術等倍受大眾喜愛的表演形式組團合力包裝演出,同時要不斷改編、改革打造現代版的黃梅戲,因從音律上看黃梅戲與現代通俗流行音樂嫁接改造的可能性很大,以此吸引全國和海外喜愛黃梅戲藝術的愛好者來皖交流合作,也可促進安徽旅游業的發展,帶動廬劇、花鼓燈等傳統劇目的發展。在戲劇品牌經營管理中,要改革體制,推行簽約制、演出經紀人制,創新劇目制作人制等,加速產業化進程,鼓勵有實力的戲劇表演團體“走出去”,開拓國內外市場。
2.打造以徽學為代表的安徽傳統文化產業,把徽學產業化,使之形成具有經濟價值的系列產品
借助文化名人效應及人們渴望健康長壽的迫切心理,將程朱理學、新安醫學、徽州茶道(包括茶葉)、徽菜等安徽獨特的文化創意包裝加工成不同品牌的多個系列養生產品、健康食品、保健品、旅游紀念品和禮品;同時開發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州“三雕”等藝術產品,把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分別批量加工成具徽派風格的國畫、版畫、木雕、磚雕、石雕等商業藝術品,與皖南徽州旅游景點相結合,確保廣大游客可以接受的價格,在旅游業繁盛及人們普遍藝術需求覺醒的當下,一定會豐富旅游景區內容,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逐漸傾力整合形成特色優勢產業。同時注意要定期有計劃的更新換代上述各產品的包裝、畫面及裝飾內容。另外還可以在旅游景區的周邊,開發少量別墅和特殊房地產,以吸引華裔外商和渴望“落葉歸根”的養老族的需求,或滿足一些畫家在創作時需要階段性租住的帶大畫室的套房,或滿足一些有錢人定期度假的公寓等。2001年獲多項奧斯卡獎的電影《臥虎藏龍》中的“竹林斗劍”,就是在皖南黟縣的木坑竹海(又稱“滴翠谷”)中取景拍攝的,而影片中的一躍入池的美景則是據此不遠處的七彩池。電影的傳播魅力和可信度是再多的電視廣告都無法企及的,如詩如畫仙境般的景色讓人過目不忘,此資源可作為此處房地產的極好宣傳切入點,因地制宜地把地理自然資源充分利用并轉化成利潤豐厚的產業。總之,風景秀美、空氣宜人、生活便利、花銷不高、生活內容豐富充實的高品質的生活,是許多忙碌的商人、企業家、藝術家、明星或演員及政界退休人員們生活的渴望,這將是一個巨大有潛力的市場和商機。感官、幻覺、體驗的微妙通感和欲望,將物質、精神、文化、自然、藝術經過創意雜糅產品化,創造需求,拓寬產業鏈。
3.打造安徽工藝文化及民間傳統藝術品產業
極富文化氣息的宣紙、宣筆、歙硯、徽墨“文房四寶”是安徽傳統的工藝品,應進一步開拓滿足低端藝術從業者的專業需求及旅游景區的禮品和旅游紀念品的需求。同時研發生產高端國際市場的“文房四寶”工藝品,以供收藏、或作為國禮、或供許多高校和文化團體交流互訪時的饋贈禮品。另外一類傳統藝術品如蕪湖鐵畫、桐城佛光工藝、銅陵銅器、黃山漆器等工藝品的生產要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工藝品的現代設計造型,盡快創作出多元化的名品、新品和精品。還有一類具有民間特色的靈璧奇石、剪紙藝術、竹編、柳編、藤編、草編等民間工藝品,應突出特色并創新設計,實現民間傳統藝術品的規模化、社會化生產與經營。此部分設想需要與旅游景區相結合,積極與國內外各大旅游景區洽談合作,特點是為不同的景區量身定奪設計加工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工藝品,如可以為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景點設計帶有埃菲爾鐵塔圖形的柳編工藝紀念品;為香港迪斯尼樂園訂制設計出帶有米老鼠等各卡通動漫形象的剪紙等等。如果能與這些國際熱門景點合作的話,工藝品的銷量一定極其可觀,同時也是傳播弘揚了中國民間文化,使之與時俱進,探索多元發展形式。
4.依托科技創新,進一步打造現代文化創意產業
充分利用安徽的人才、科技、市場等多方面優勢,借鑒國內外現代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重點選擇部分領域積極扶持,使之成為拉動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對于新聞出版業,可在原有的產業優勢基礎上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拓展新領域,開發新產品。大力發展圖書版權貿易、電子出版物和網絡新聞、網絡出版服務,發展連鎖經營和網上書店,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和農村、小城鎮市場,強化市場定位,突出品牌經營,培育全國十強和全國百強的報紙、刊物。廣播影視業、推進專業化制作、集約化經營、集團化管理、規模化發展,加速形成綜合頻道與專業頻道相結合的高質量節目體系。確保衛星、無線、有線相結合的綜合性多功能傳輸覆蓋網絡體系,走頻道專業化、欄目精品化、節目大眾化之路,推出若干名牌欄目、名牌主持。深化制播分離,不斷提高廣播電視廣告設計、策劃水平,加快提高廣告業收入。文娛演藝、節慶會展、休閑娛樂業:要與上述的安徽戲曲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精心策劃和舉辦黃梅戲、花鼓燈、雜技、舞蹈、音樂等文娛演藝產業,舉辦黃山國際旅游節、中國豆腐文化節、巢湖銀屏牡丹節等重大文化節慶和會展活動,積極引進國內外有特色的健康文娛項目,大力發展有特色、有潛力、有消費群體的社會休閑娛樂。加快發展城市小康型大眾型設施,加速推進廣大市民的社區文化和廣場文化。文化信息業:要大力推進安徽文化產業信息化進程,實現文化產品制作和傳播方式的升級。穩妥推進電視、電信、因特網三網融合,重點抓好網上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文化電子商務建設,以商業服務方式實現文化資源共享。
5.加快旅游業結構調整,打造強勢品牌、重點項目和精品線路
“十一五”期間,安徽省已實現旅游業投資1445.63億元,旅游要素體系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黃山旅游集團、安徽省旅游集團等為代表的旅游企業群。“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實現安徽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的跨越,不斷優化旅游產業空間布局。首先要傾力打造皖南旅游板塊。皖南是安徽省旅游資源最密、品種最全、品位最優的區域,旅游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結合,重點打造以黃山為中心的世界遺產和徽文化旅游區,以九華山為中心的佛教圣地和自然生態旅游區。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高科技主題公園營運態勢良好,剛開業的頭3年營業收入就突破2億元,目前已與黃山、九華山一起成為安徽的三大旅游景區。皖南的徽學養生產品、藝術產品、房地產等文化創意系列產品的開發可為此板塊錦上添花。同時隨系列產品定期有計劃的更新,系列產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發展,可變靜態單一的自然旅游為活態開放有產業格局的高品質旅游,從而提升旅游品牌的品質,逐漸向世界旅游勝地和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邁進。其次是重點打造皖中合肥經濟圈板塊。2006年11月,安徽省下發建設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決議,當年合肥經濟圈實際利用外資46810萬美元,2008年增加到148485萬美元,3年增長了1億多[3]。經過近年來的區域經濟發展,合肥的現代化、城市化程度較高,科教旅游、工業旅游、紅色旅游、休閑度假、商貿會展等旅游資源日趨成熟,加快合肥經濟圈旅游“同城化”步伐,將合肥著力打造為國內知名旅游地。再次是有步驟打造皖北板塊,皖北地處四省接壤,淮河風情、黃河文化和楚風漢韻等旅游優勢明顯,增強發展氛圍,完善基礎設施,努力將其建成區域性旅游目的地。
總之,合肥及沿江中心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應向高科技、規模化方向發展,皖南地區旅游和徽文化資源需要大力創新產業鏈,實施多格局發展,皖北地區歷史和人文資源應充分挖掘文化內涵。
(三)加快推進安徽文化創意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1.加強對安徽創意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和協調工作
借鑒國內外一些大城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經驗,成立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對安徽省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行統一的長期發展規劃及指導協調,發布安徽文化創意產業年度發展報告等。此外還要成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召集國內外和本省相關資深專家、知名學者組成咨詢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安徽文化創意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項目進行深入調研和考察,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成立安徽創意產業協會,包括廣播影視、文藝演藝、出版發行、數碼傳媒、動漫制作等各行業成員組成,逐步健全功能機制,充分發揮行業自律、規范和協調作用。
2.制定和落實促進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
按照國家文化產業政策精神,因地制宜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在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堅持政府引導、金融支持、社會參與的投資原則,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參與文化公共設施和文化項目建設。建立風險投資機制,進一步放寬文化創意產業準入領域和條件,大力發展民營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劇團、書店、體育俱樂部等。努力與世界跨國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單位和政府部門開展多種合作,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積極吸引外商投資,不斷擴大產業發展資本規模,培育多元化文化創意產業投資主體,探索拓展利用國際資本的方式和空間,進一步完善運作和管理機制。
3.加大文化創意產業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改革開放
各類媒體要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宣傳,強化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產業的觀念,在全社會形成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氛圍,增強文化創意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引導并培養廣大市對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熱情。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生產力的關鍵,廣大市民樂意“買單”才是硬道理。結合上述的“基本思路”,利用黃梅戲藝術、新安醫學、徽派藝術等發起成立大眾藝術與文化論壇,多舉辦各種娛樂公益演出和其它宣傳活動。積極鼓勵文化創意企業享有文化藝術產品和服務的進出口權,大力開拓國外演出市場。引導激勵文化創意產業生產單位快速轉變觀念,按照市場機制建立生產創作、流通營銷和服務收益機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勵機制,探索建立正確導向和富有活力的運行機制。
4.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增強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和輻射功能
針對目前實際存在的多頭管理、無序競爭、趨同發展、重復建設等現象,應建立統一的領導和組織機構,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和規劃,把不屬于政府部門職能的部分還給市場,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積極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促進安徽文化創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大力推進具有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進一步提高其集聚和輻射功能,增強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5.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市場,吸引高層次專業人才進入安徽文化創意產業
遵循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成長和發展規律,改革舊有人才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的配置作用。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生產單位與國內外大學及此方面先進企業的人才合作,派人出國學習或聘請國外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高級經營管理者為培訓顧問,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經營經驗,提高該產業的經營水平。進一步加強安徽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選擇部分高等院校為滿足市場需求,增設文化創意產業專業,加大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力度。確立以業績為重點的人才價值觀,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探索建立以知識產權、無形創意資產、技術要素等參與收益分配的新激勵方法。
當下安徽已進入加快發展、富民強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階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總體上正處于起步培育階段,發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但已具備加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只要充分把握好面臨的各種機遇,切實解決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找準方法對策,與時俱進努力開拓進取,就一定能實現安徽文化創意產業的跨越式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