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國的改革就是從農村改革開始的,我覺得這樣的試點,同等條件下安徽應該是優先的。”3月6日,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
汪洋對安徽的農村改革寄予厚望,并對一些操作中的問題提出看法。在他看來,改革試點應該上下互動,他鼓勵安徽拿出自己的方案。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土地改革是重要議題。
安徽版土改在三中全會后曾一度成為熱門,在全會閉幕當天,安徽即推出農村土地改革方案,擬選擇20個縣(區),提從農業經營主體、農村土地市場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公共基礎設施建管、信息和金融服務等6個方面開展改革試點。
安徽省國土廳消息,三中全會后安徽即啟動20個縣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工作,并向國土資源部上報了農村土地使用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做好了政策儲備工作。
“去年以來,鑒于全國試點比較散亂,國土資源部暫停審批新的改革試點。雖然我們多次赴部就有關改革試點進行爭取并有所進展,但效果仍未達到預期”,該廳高層在總結2013年工作時曾表示。
但安徽的試點工作并未停止。全國“兩會”期間,安徽代表團提出的16條建議中,安徽要求中央支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并將安徽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同時支持皖北地區實施人地掛鉤政策。
就在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安徽于3月4日頒布了名為《安徽省關于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共33條,從十個方面部署了安徽深化農村改革工作。在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農村金融創新等領域都有更為細致的安排。
在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上,安徽提出,推進財政支持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新增100家省級示范社。積極發展家庭農場,培育200個省級示范家庭農場。加大省市縣對國有融資性擔保公司資本金注入,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擔保。并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配套輔助設施。
這一系列舉措,與汪洋參加安徽團審議時提出的新型農業主體的培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相呼應。
汪洋指出,在新一輪農村綜合改革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以及規模化服務主體和市場化經營環境的培養最為重要。
“現在農村改革,我覺得可能第一個就是要注意培育新型的經營主體,就是地靠誰種,這個新型主體,就是面向市場經濟的經營主體,這一點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汪洋說。
他認為,以前農村改革的定位是為了吃飽飯,現在農業經營主體與過去本質上的區別就是這是一個市場主體,不是為了吃飯。“所以我主張安徽試點抓住這個東西,不是要搞速度,搞非常多的流轉、合作社,開始把質量搞好很重要,就是把規矩立好。”他說,“希望將來的試點中能夠解決好這個問題。”
其次,在培育規模化的服務主體上,汪洋認為中國的農業經營主體不可能規模太大,勞動力不可能全部轉移出去,但是服務主體可以規模化,可能三百五百畝是一個經營者,但是服務的可以三千畝五千畝去服務。因此,可以在培育規模和服務主體上下功夫。
此外,整個農業生產要面向市場來考慮。他指出,規模化經營以后保險的問題就更迫切了,同樣,資金供給問題也突出了,還有涉及到農業的建設用地問題。由于有些合作社要建農機庫,而建設用地的審批農業是沒有的,諸如此類的衍生性問題都需要市場化的營商環境來配套。
汪洋說:“我們這方面確實缺乏經驗,怎么樣讓農業生產有市場化的經營環境保證,這方面也需要做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