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7℃,年平均降水量為1207.6mm,平均年日照12962h,潮汐為正規半日潮,平均高潮位4.83m,低潮位0.31m,平均潮差4.52m,灣內潮流一般是順深水道流動,大潮流速為1.63~2.21m/s。
1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風景區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特色旅游風景區,崇武古城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石頭城,也是我國海防史上一個比較完整的史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臺灣隔海相望。位于古城南側的“中華石雕工藝博覽園”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一處薈萃石雕精品的主題公園。古城內外,有20多處分別始建于宋、明、清,后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庵廟堂等古建筑遺存,與古城構成了可供參觀稽古的古跡群[1]。崇武也是全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崇武古城的海之韻、沙之麗、石之趣、城之古和獨特的風俗民情都構成了豐富的旅游內涵。區內長達28.8km的曲折海岸線上,12個沙灣處處沙質細膩、嫵媚綺麗,4大巖群迭峰壘石、磊落萬狀。大浪時分,那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景象令人心蕩神搖,而當那風平浪靜的時刻,幾星鷗鷺、三五帆點綴在畫一般的海面上,更令人贊嘆大自然的造化。
2 青山灣
青山灣跨越崇武、山霞、張坂三鎮,連綿13km的秀美沙灘,沙質細膩、無一礁石,具有海面開闊、大陸架平坦、風浪較小的特點,是一個“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良灣,該區域淺海灘涂面積大,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沿海河灘港灣景觀優美,民俗獨特,旅游資源和石文化富有特色,被譽為“八閩第一金灘”。青山灣是一個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石雕藝術為一體的特色旅游風景區,是海濱避暑勝地。現在已建成西沙灣假日酒店、海濱浴場和海濱度假區,在青山灣可以進行度假休閑,沙灘運動、水上運動、沙灘、燒烤、看海等休閑活動。
3 百崎湖
惠安百崎湖系圍海而成,面積247hm2,是泉州最大的江海交匯處。由于百崎湖表層水鹽度低,底層高,這里適合各類水中動植物的生長,是一個優良的生態養殖基地,也是珍稀鳥禽棲息覓食之地。作為百崎最大的養殖基地,這里盛產小蟑魚、紅鱘、鱸魚以及海蠣等水產品。
4 紅樹林
泉州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7℃,年平均降水量為1207.6mm,平均年日照12962h,潮汐為正規半日潮,平均高潮位4.83m,低潮位0.31m,平均潮差4.52m,灣內潮流一般是順深水道流動,大潮流速為1.63~2.21m/s。海灣濕地平坦開闊,底質為粉泥沙質,沉積層較厚,有機質豐富,土壤鹽度為3.5%~28.9%[2]。由于受江水和海潮的相互影響,鹽度值隨河口向河內逐漸降低。泉州灣北岸紅樹林是泉州僅存的一片紅樹林,約17.112hm2。洛陽江紅樹林核心區,分布有桐花樹、秋茄和白骨壤3種珍稀紅樹林物種及其生態環境。紅樹林植株不高,約1.5~2.5m,紅樹林的光合作用是一般樹種的兩倍,是良好的“天然氧吧”,目前已在紅樹林籌建濕地公園。
5 洛陽橋
洛陽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建橋900多年,現橋長834m,寬7m,尚存船形橋墩46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察景點之一。洛陽橋在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運用于橋梁工程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