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灣旅游發展缺乏系統的管理保護,部分村民在岸灘上修建臨時建筑物,供游客用餐、洗浴,大量垃圾造成水污染,破壞了海洋環境。
1 崇武古城建設保護不當,風貌不古
現在的崇武古城,嚴格地說是崇武古城墻。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城很多房屋被拆建重修,使古城面貌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后,白墻紅房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破壞原來的景觀協調,形成視覺污染;沿海岸線建道路建建筑造成沙灘破壞,房地產開發商沿海岸線大建別墅,海灘取沙,對沙灘造成巨大的破壞。
2 青山灣開發管理不善,環境破壞
青山灣旅游發展缺乏系統的管理保護,部分村民在岸灘上修建臨時建筑物,供游客用餐、洗浴,大量垃圾造成水污染,破壞了海洋環境。沙灘上建筑改變潮流的流向,引起青山灣沙灘流失;沙灘取沙,加劇了青山灣沙灘流失,青山灣的沙灘建筑不僅為景區造成視覺污染,更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
3 百崎湖房地產開發過熱,景觀受迫
隨著泉州中心市區的東移、臺商投資區的規劃建設以及泉州沿海大通道建成與濱海景觀帶的建設,為百崎湖片區的開發帶來發展機遇。泉州臺商投資區規劃圍繞百崎湖打造洛秀組團中心景觀,并以此為中心向各個片區內部延伸;將片區行政中心和主要商業、商務辦公、文化休閑娛樂等主要公共配套設施都設在百崎湖沿岸,充分展示湖區特色。百崎湖片區將是洛秀組團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間,百崎湖的水體沿岸景觀作為不可再生的公共資源,不宜安排過多的房地產項目,而應該體現其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的功能。
4 紅樹林開發保護不力,生態受損
圍(填)海工程破壞紅樹林濕地環境,減少紅樹林面積也影響紅樹林生長;灘涂養殖,開發管理不善,亂砍濫伐使紅樹林面積大量萎縮;生活污水、廢水污染和泥沙淤積,危害紅樹林的生存環境,使生物多樣性下降;互米花草、大米草等外來物種入侵、病蟲害,生態脆弱性使紅樹林群落結構退化;造林技術不高,樹苗成活率不高,使紅樹林恢復工程效果不好;觀光旅游開發,沿海大道建成,大量人流、車流影響鳥類正常棲息和覓食,導致大量珍惜禽鳥消失,濕地景觀結構變單調,濕地景觀可視性降低。
5 洛陽橋開發保護滯后,景觀不再
“洛陽潮聲”,歷來是泉州的十景之一。游客佇立橋上,在松蔭下看“潮來直涌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另有一番情趣。洛陽橋素有“海內第一橋”的美譽,但由于洛陽橋周邊缺乏配套服務設施,難以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游覽。走在這座巍然屹立在洛陽江上千米的古橋上,陽光下的洛陽江的江水在兩邊竟然是不同的顏色:“半江藍藍半江碧”。周邊生活污水、垃圾等未經處理隨意排放,造成污染嚴重。
6 泉州灣濱海開發不當,水質污染
泉州灣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濱海開發程度較高,污染來源較多,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等未經收集處理隨意堆放造成環境污染;漁業養殖、船舶油污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等;而且上游的晉江,洛陽江受沿岸工廠排污、生活污水、有害農業用水排放影響較大,入海后造成泉州灣北岸的陸源污染嚴重。泉州灣的水質質量以枯水期最差,豐水期次之,三個水期均為劣四類水質,同處于富營養化狀態。近年來,泉州灣水質富營養化加劇,無機氮和無機磷日趨嚴重,特別無機氮嚴重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