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沿海省份,福建特點是多山,耕地面積少,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份額相差不多,說明了福建產業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故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一)現狀
在21世紀之前,福建的第二產業并沒有拉開與第一產業的太大的差距,通過臺海政策的優惠,臺灣很多企業都到福建與當地企業合資,利用福建的工廠加工產品。這使得福建的第二產業份額增長的比較多。
(二)存在的問題
1.經濟落后于眾多沿海城市。作為沿海的省份,福建在經濟上與相鄰的浙江與廣東是有較大差距的。2008—2010年福建GDP只占浙江省的1/2,占廣東省的1/3。在GDP的構成上,福建的GDP結構也相對落后。在2010年后福建GDP增長速度較前二年有較大提升,縮小了與浙江省的差距,但與廣東省還是存在較大差距。2009年后福建第二產業增長幅度放緩,這與2008年年底的“兩岸三通”正式開通有一定的關系,臺商有了更多經濟合作的選擇,福建的經濟受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2001—2009年福建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基本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說明雖然福建的工業化進程速度相當的迅速,但是居民的生活水平沒有及時的跟上,福建基本處于全國的中下游水平。政府把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了城市工業化發展上,相對忽視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兩岸三通”以后,政府工作重心應該逐漸轉移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上來,這樣才能夠使得城市健康穩定的發展。
3.產業結構有待調整。作為一個沿海省份,福建特點是多山,耕地面積少,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份額相差不多,說明了福建產業結構存在一定的問題,故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總體來看,福建的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為主,說明福建已經將重心從農業轉向了工業和服務業,這樣的產業結構也奠定了福建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