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與寶島臺灣地緣相鄰,血緣相親,文緣相近,商緣相通,法緣相循。臺胞在漳州市的所有投資中農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在發展規劃、市場營銷等方面都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值得借鑒。
(一)資源優勢明顯
漳州市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1℃,四季常青,全年皆可旅游,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全市擁有1處世界文化遺產地、7個國家4A級旅游區、3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家級地質公園,有1個縣被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家休閑農業企業被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二)對臺地緣文化優勢突出
漳州市與寶島臺灣地緣相鄰,血緣相親,文緣相近,商緣相通,法緣相循。臺胞在漳州市的所有投資中農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在發展規劃、市場營銷等方面都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值得借鑒。漳州市在這幾年也充分利用這一區位優勢,加快對臺交流合作的步伐,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建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海峽兩岸(東山)水產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峽(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漳州市現已成為臺商投資農業的密集區、臺灣農業外移基地、臺灣農業科技引進示范“窗口”和全國對臺農業合作先行先試的典范。“十一五”時期漳州市新批辦農業臺資項目158個,合同利用臺資1.7億美元,是全國農業利用臺資最多的地級市。
(三)區位交通便利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東瀕臺灣海峽,毗鄰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東北與泉州接壤,西北與龍巖相接。陸地面積1.2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82公里。西北多山,東南臨海,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多樣,有山地、丘陵和平原。轄區內有324、319兩條國道,廈漳、漳詔、漳龍三條高速公路及鷹廈鐵路和廈深、龍廈兩條高速鐵路穿境而過,漳州港可直通東南亞國家,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立體交通網絡。從市區到廈門國際機場只有58.9公里。四通八達的交通系統為漳州市發展現代休閑農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四)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世界經濟的發展經驗,休閑度假消費將會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市場潛力巨大。2010年,漳州市實現生產總值1430.71億元,同比增長21.4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786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2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6.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2.1%。從消費能力看,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83.9元,其中,教育、文化和娛樂服務支出高達1422.7元,顯示出在滿足基本需求后,人們的消費傾向逐漸轉向文化、旅游等。此外,漳州市是福建省僑鄉和臺胞的主要祖籍地,現有臺灣地區人口中,祖籍是漳州的占35.8%,漳州市旅居海外的僑胞、港澳同胞達80萬人,歸僑、僑眷為50多萬人,他們是漳州市現代休閑農業的潛在客源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