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江蘇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問題必須從宏觀產業布局出發,優化調整工業布局,合理配置資源。應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統籌區域性行業布局,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實現產業錯位“集群化”發展。
(一)高起點制定產業規劃,創新產業帶發展模式
先進的產業結構對提高江蘇沿海地區開發層次和水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該地區的產業帶建設應該以產業結構為導向,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將區位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高綜合實力。按照集中、集聚和集約開發的原則,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優化沿海產業布局和項目,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及附加值高的優勢產業、臨港產業以及新興產業,從而全面提高產業帶的建設水平。
(二)減少同質競爭,錯位發展優勢產業
解決江蘇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問題必須從宏觀產業布局出發,優化調整工業布局,合理配置資源。應在更廣闊的范圍內統籌區域性行業布局,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實現產業錯位“集群化”發展。在聯結各自的地區資源稟賦及產業優勢的基礎上,連云港市可以大力推動三個新產業的發展:新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充分發揮港口優勢;鹽城市應該以汽車制造業為基礎,重點發展汽車制造業和風電產業,形成產業鏈;南通市應該大力推動造船業和相關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并重點發展沿海沿江化工產業。
(三)優化工業結構與布局,培育與發展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至關經濟發展的全局,江蘇沿海地區應該把主導產業的建設和發展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重中之重。發展主導產業應以城市為基地,以港口為依托,突出地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與腹地相區別,江蘇沿海地區的開發應該依托海洋資源確立主導產業,堅持涉海發展,彌補陸域資源的不足。據此對沿海三市確立各自的主導產業提出以下建議:
1.南通市位于長江與黃海的交匯之處,與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隔江相望,具有十分顯著的區位優勢,可借助陸海聯動、江海聯動的方式確立主導產業,利用其現有工業基礎,提高船舶(尤其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船舶)的開發和制造水平,使過去以內陸型產業為主導的南通市轉為以海洋產業為主導的城市,實現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業的對接。
2.連云港是江蘇第一大港,港口優勢是連云港區域的核心優勢。連云港可圍繞港口資源確定主導產業,如港口服務業、城市服務業和臨港工業。
3.鹽城地區擁有廣闊的灘涂和濕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漁業資源及風能資源,這使得鹽城的經濟發展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條件。應以建設長三角自然生態區為核心,鹽城應發展以生態休閑旅游和綠色能源為主導的產業。
此外,還應以創新型經濟引領江蘇沿海地區開發,爭取自主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及現代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