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從“政策、資金、服務”三個方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扶持。政策方面出臺了《揚州市發展科技創新型經濟中小企業升級獎勵扶持政策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根據揚州市中小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摘要,揚州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是提高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實現新一輪科學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為繼續推進中小企業對揚州經濟發展的作用,就必須解決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創新發展策略。SWOT分析法是完成該任務的有效工具。此方法是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以及內部環境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總結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從而制訂出相應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的一種方法。SWOT分析法的優劣勢分析主要著眼于企業內部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與威脅分析則是集中分析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及其對企業的影響。根據實際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決策SWOT行動策略,決策的基本思路是: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決策中,通常會形成四種分析策略,即SO策略、ST策略、WO策略、WT策略。根據當前揚州市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和所處的外部環境,本文對揚州市外部潛在的機會與威脅、企業的內部優勢與劣勢進行了分析。
表1 2004年~2010年揚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數量
|
年份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數量 |
1762 |
2032 |
2239 |
2669 |
3005 |
3428 |
3710 |
表2 2004年~2010年揚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利潤貢獻表
|
年份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當年GDP |
760 |
982 |
1125 |
1312 |
1573 |
1856 |
2229 |
|
凈利潤 |
25 |
31 |
47 |
84 |
93 |
144 |
303 |
|
比例 |
2.9% |
3.3% |
3.2% |
4.2% |
6.4% |
5.9% |
13.6% |
表3 揚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一覽
|
批次 |
年度 |
數量 |
|
第三批 |
2010 |
10 |
|
第四批 |
2011 |
72 |
表4 揚州市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示范企業一覽
|
年度 |
數量 |
占江蘇省比例 |
|
2010 |
5家 |
11% |
|
2011 |
9家 |
9% |
1.機會分析
第一,國家進行創新建設的背景。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到2020年中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為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供了制度保障。國家創新建設的規劃為揚州市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制度條件。
第二,江蘇省不斷制訂完善創新政策。江蘇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例如,制訂了《江蘇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在《江蘇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專項資金的使用范圍首先要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和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優先支持按照國家規定用足企業技術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
第三,揚州市從“政策、資金、服務”三個方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扶持。政策方面出臺了《揚州市發展科技創新型經濟中小企業升級獎勵扶持政策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資金方面,揚州市政府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投入,同時與銀行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服務方面,揚州市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管理和信息服務。
2.威脅分析
第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的執行性較差。江蘇省和揚州市出臺了一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性規定,但部分措施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硬性規定,可操作性不強。受到部門利益的影響,法規政策的執行效果有時會打折扣。
第二,技術創新的風險較高。從創新技術的獲取并形成樣品到創新產品的維護,這一系列過程中,要冒很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資金風險。由于技術不確定、市場大小和范圍的不確定等因素,創新很可能會失敗。
3.優勢分析
第一,創新決策靈活性強。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組織層次少,決策權比較集中,當市場發生變化時能夠對市場需求做出迅速的反應和創新的決策。相比大規模企業而言,管理的環境較為寬松,經營比較靈活,開展創新活動比較方便,適應市場需求變化進行的技術創新的成果轉化效率較高。另外,中小企業人數較少,產品比較單一,經營的專業化程度高。相對而言,產品成本較低,在短期內易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創新的成本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第二,創新合作資源豐富。揚州市位于經濟比較發達、高校比較集中的江蘇省地區,毗鄰省會南京。寧鎮揚經濟圈內擁有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揚州大學、江蘇大學等多所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科研力量強大。在吸引外資方面,在揚州市政府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新型產業領域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4.劣勢分析
第一,沒有成為創新的主體。大多數中小企業為了規避風險和獲得短期利益,在經營中主要依賴于技術引進,依賴于管理者的主觀經驗進行管理。目前,很多中小企業沒有設立研發機構,沒有研發人員,沒有完整的創新制度,企業沒有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第二,創新能力有限。一方面,受到融資渠道的限制,部分規模較小,發展前景不明朗的企業沒有足夠的創新投入資金;另一方面,受到人力資本的限制,很多中小企業內部科研人員不足、結構不合理,在職的科技人員理論知識比較單薄,難以取得技術突破。在企業缺乏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背景下,員工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較少,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企業整體缺乏有效的創新智力支持。
第三,缺乏高質量的創新人才。進行自主創新,需要以一定的科研人員數量為基礎。揚州市的絕大多數科研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都集中在大企業,在中小企業工作的相當少。同時不少中小企業在薪酬、培訓、選拔等方面的管理很隨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的穩定性,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據有關資料表明,在江蘇省,72%的民營中小企業缺少高級技術人才,揚州市的情況可以類比。大半的企業缺少高級技術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工人。根據表5分析,揚州市中小企業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自身雖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不顯著,相比較而言,劣勢比優勢突出。但是,目前的外部環境具有很多發展機會,有利于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選擇WO策略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具體來說,要充分利用外部環境的機會,改進企業內部的弱點,努力使自身的劣勢趨于最小,外部機會的利用達到最大。WO策略的主要內容即是利用管理創新形成競爭優勢。
表5 揚州市中小企業創新發展SWOT矩陣
|
外部環境 |
機會(O) |
威脅(T) |
國家創新建設背景
江蘇省創新政策
揚州市創新扶持 |
創新政策執行效果差
創新風險高 |
|
內部環境 |
優勢(S) |
劣勢(W) |
創新決策靈活
創新成本低
合作資源豐富 |
主觀管理
缺乏創新制度
融資限制
創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缺乏高質量的創新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