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經濟呈穩中趨好的態勢,加之隨著經濟增長,江蘇能源消費總量需求增加,面臨的環保壓力加大。目前,全省約95%的一次能源依靠省外調入,運輸壓力巨大,特別是江蘇和內蒙古雙方開啟的能源戰略合作,遠方來電都需要加快特高壓入蘇工程建設。
能源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日前,江蘇省政府與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就進一步加強能源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達成了能源戰略合作協議。
經濟發展形勢趨好
能源合作前景廣闊
江蘇是資源小省、用能大省,省內僅年產原煤2100萬噸、原油180萬噸、天然氣0.5億立方米,目前約95%的一次能源依靠省外調入。2012年,江蘇省消耗煤炭總量超過2.9億噸,需要相當于6條京杭大運河的運力,運輸壓力巨大。
與江蘇不同,內蒙古能源資源豐富,2012年發電裝機約8000萬千瓦,煤炭產量約10.6億噸,均居全國第一,是國家重要的能源戰略基地。2012年,江蘇從內蒙古調入煤炭約0.3億噸,占全省外調入量的11%。因此,內蒙古是江蘇外調煤炭的主要來源地之一,在江蘇煤炭供應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可見,江蘇和內蒙古雙方的能源合作已經有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情況下,江蘇經濟發展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趨好的態勢。2012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0.1%,呈增長態勢。今年前三季度,江蘇扎實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取得成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9萬億元,同比增長9.6%,高出全國平均1.9個百分點。與之相應的是,全省全社會用電量達到37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長1.9個百分點。
能源消費總量保持增速
用電需求增長空間較大
近幾年,江蘇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推進火電機組“上大壓小”,以6年關停268臺,總計1005萬千瓦能耗高、污染大的小火電換來了能耗低、效率高的32臺大機組,凈增裝機容量達1395萬千瓦,與今夏南京、南通兩個地級市的最高用電負荷之和相當,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的同時,有效減少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的排放。但是應當看到,一方面,長江江蘇段沿線火電廠增加,目前不到20千米就有一座,即便是高效、低污染的大機組,其污染物的總和也不能讓我們小覷;另一方面,江蘇境內可供關停的小火電機組已經寥寥,國務院剛剛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對各地設置能源消費的“天花板”,實施能源消費的總量控制,可以說江蘇再上大型火電機組的空間已經不大。
隨著宏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江蘇能源消費總量仍將保持一定增長,面臨的環保壓力加大。從2012年用電情況來看,江蘇人均用電量為5800千瓦時,與浙江、上海相當,與發達國家相比,僅為德國的82%;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一段時間,江蘇的用電需求增長仍有較大空間,其中第三產業和居民用電成為新的增長點。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
加快遠方來電輸送
有研究表明,在能源資源中,電力經濟效率是石油的3.2倍和煤炭的17.27倍。為此,在綜合考量全省能源生產、消費實際之后,江蘇近期提出,堅持強化能源供應保障與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兩手”齊抓,大力實施資源開發、節能優先、綠色發展“三大戰略”,抓住保供應、調結構、控總量、提效率4個工作重點,構建安全經濟綠色低碳智能的現代能源體系。計劃到2015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約3.36億噸標煤,最高用電負荷約1億千瓦,用電量約5600億千瓦時,天然氣消費量超過270億立方米,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7%。其中,江蘇“十二五”電力規劃中明確將接納西南水電、錫盟煤電等新增區外來電約1500萬千瓦,并計入了全省的電力裝機平衡之中。
但是,2011年已被列入規劃的蒙蘇兩地能源合作項目——內蒙古錫盟至江蘇泰州的特高壓工程至今還未核準開工,2015年送電到江蘇的計劃幾近落空。而江蘇徐礦集團與華電擬在內蒙古合作開發兩個200萬千瓦煤電項目,江蘇國信集團也計劃在鄂爾多斯建設煤電一體化項目,所發電力將送到江蘇消納;今后江蘇還將根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政策要求,逐步提高接受區外輸電比例,拓展西南水電、三峽水電等“西電東送”電力,擴大內蒙古、山西、新疆、陜西等“北電南送”規模,到2020年力爭區外來電達到3000萬千瓦。
作為構建江蘇現代能源供應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遠方來電,特別是蒙蘇雙方開啟的能源戰略合作,都需要通過輸電能力強、送電距離遠的特高壓工程輸送。因此,特高壓入蘇工程的核準和施工建設步伐亟待加快,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供應才有可靠的支撐和保證,構建安全經濟綠色低碳智能的江蘇現代能源體系的藍圖才會實現。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