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建設指揮部消息,徐圩港區航道疏浚H2.5標段和導標標段近日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隨著基礎設施投入的不斷加大,截至目前,連云港港已經擁有各類碼頭泊位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0個,開辟了近60條遠洋、近洋航線,月開行海上航班300多個。
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包括25萬噸級連云港區航道和10萬噸級徐圩港區航道及配套工程等,總投資約47.71億元。其中連云港區25萬噸級航道可滿足25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向通航、7萬噸級以下船舶全潮雙向通行要求。徐圩港區10萬噸級航道為新開辟航道,可滿足10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向通航要求。
據了解,連云港港是中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也是牽引江蘇沿海綜合開發的引擎和龍頭,迫切需要提升港口綜合功能。但連云港屬于典型的淤泥質海岸,除連島對連云港區有一定的掩護作用外,海州灣處于開敞無掩護狀態,再加上近岸水淺灘高,需人工開挖才能形成大型船舶航道,嚴重制約了連云港港建設深水大港的需求。為了沖破“連云港不能建設深水大港”的禁錮,從2005年起,連云港市開展深水航道及港口總體規劃的研究與論證。2009年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航道項目建議書,同意建設30萬噸級航道,航道呈“人”字形布局連接連云港區和徐圩港區,按“一次立項、分期實施”的原則,先期實施一期工程。根據批復,一期工程建設25萬噸級連云港區航道和10萬噸級徐圩港區航道及配套納泥區圍堤、錨地、導助航工程等。據中港網歷史資料,經過緊張建設,連云港區25萬噸級航道已于2012年12月9日正式開通使用,可滿足25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向通航、7萬噸級以下船舶全潮雙向通航需求。總長約17.6公里的連云港區旗臺納泥圍堤和徐圩港區納泥圍堤于2012年1月全部合龍完畢,圍成旗臺和徐圩兩處泥土吹填區,總面積達12平方公里。2013年7月23日,徐圩港區10萬噸級航道完工,這標志著總投資約47.71億元的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建設完工,該航道為新開辟航道,長度為24.9公里,可滿足10萬噸級散貨船單向通航的要求,徐圩港區10萬噸級航道的完工為徐圩港區開港提供了必要通道。同時,連云港市隨后加快了第三方掃測和航標布設工作,爭取一期工程航道早日完成整體交工驗收工作,盡早開通使用。
據中港網消息,隨著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的逐步建成,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已于2012年2月啟動,或將于2013年底開工建設。
近年來,連云港市加強連云港港碼頭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港口作業和綜合服務功能顯著提升。目前,連云港港已經擁有包括集裝箱、散糧、焦炭、煤炭、礦石、氧化鋁、液體化工、客滾、件雜貨等在內的各類碼頭泊位5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50個。初步建成了功能較為完備的港口物流園區。建成大型陸橋保稅庫,同時建成后方大型物流保稅園區。30萬噸級航道擴建工程1期工程完工,2期工程正在進行。目前,航道可以滿足25萬噸級散貨船乘潮進出港。開通了美西、美加、地中海、歐洲、東南亞、沿海內支線、內河航線等集裝箱干支線,開通了韓國、東南亞、中東、紅海、非洲、美西的膠合板、鋁錠、元明粉等散雜貨班輪航線;客運班輪航線直達韓國仁川、平澤,每周4班。已經開辟近60條遠洋、近洋集裝箱、散雜貨、客輪航線,月開行海上航班300多個。
今年是連云港港構建“一體兩翼”組合大港的突破之年,是進一步夯實“轉型升級、綜合發展、做大做強”基礎的關鍵之年,也是連云港港建港80周年。連云港港正以加快組合大港建設、推進口岸開放工作為主題,以完善綜合功能、提高發展效益、改善港口形象、促進港產城聯動發展為主線,統籌配置資源,推動重點突破,持續興起港口口岸跨越發展的熱潮,切實擔負起服務江蘇沿海開發和東中西區域共同發展的重任。今年,連云港港將完成港口基礎設施投資76.7億元,徐圩港區、灌河燕尾作業區開港運營,贛榆港區實現臨時開放,徐圩港區具備停泊外輪條件,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沖刺560萬標箱。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