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件這一“草根”科技力量的興起,在出租車行業激起了層層漣漪。29日,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南京東南大學就“互聯網時代的打車軟件監管之道”展開了研討。從會上獲悉,南京有7成的哥使用打車軟件接單,占其業務量的三分之一。針對這一市場的快速發展和競爭亂象,專家建議設立合理的監管模式,因勢利導打車軟件。
近期,嘀嘀、快的等打車軟件通過資金補貼的方式,在出租車市場上迅速擴張。南京市十佳出租車司機殷浩介紹,南京市場上一萬輛出租車,基本上有七成司機使用打車軟件來接單,而且這個數每天還在增長。“目前南京白班的司機每班能做到25至30筆業務,其中有10筆左右的業務來自打車軟件。”殷浩說,前兩天一位50多歲快退休的出租車師傅,在晚上11點鐘給他打電話,讓他幫忙下載打車軟件,以提升營運額。
針對這一新興的“草根”科技力量,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榮認為,打車軟件在客運服務系統實現的過程當中是一個創舉,它解決了“人找車”的問題,值得推廣。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副會長王麗梅也表示,打車軟件是在政府號召預約打車的背景之下產生的一種新興的預約服務產品,是一種科技進步。王麗梅說:“現在全國范圍之內,招手停是出租車的經營模式,加劇了交通擁堵等城市病的惡化,因此政府部門大力地推動預約機制。”
“市場經濟具有”趨利性“,在這種背景下政府的監督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王德榮說,政府如何加強打車軟件監管,把打車軟件市場開拓起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在談及如何對打車軟件進行合理監管時,國家發改委綜合交通運輸研究所主任程世東建議,城市出租車信息管理平臺與打車軟件可以共享數庫。他表示,打車軟件訂單數納入行業數庫進行備案記錄,有利于管理部門監管行業運營狀態,建立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和接受相關投訴并進行處理,以維護出租車行業運營秩序。
同時,程世東也提出,在做好對打車軟件司機準入、運營監督等涉及行業安全監管的前提下,建議打車軟件自行調度訂單。他說,打車軟件最核心的功能是精準分配訂單,這是基于即刻搜索技術和大數分析,能實現最佳分配策略,以減少車輛空駛和乘客等待時間。
不過,打車軟件在為剛需人群提供便利的同時,其帶來的一些問題也遭到了詬病,如司機安全行駛問題、加價打車有失公平、老人等不使用打車軟件的群體打車難問題等。對此,王麗梅認為,打車軟件這種新技術手段的應用如果有助于出租車服務水平的提高,那么就該鼓勵推動,如果產生了干擾,干擾在哪里?應該如何解決?這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責任,也是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共同責任。
“根本原因是要保證市場供給充足,增加出租車運力。”就如何緩解行業難題,王德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程世東也認為,市場行為所帶來的問題,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可以采取合理方法因勢利導,同時,出租車司機也應加強行業自律,確保行車安全,充分考慮乘客用車需求,不能因為有了打車軟件,而對馬路邊打車的乘客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