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至21日李克強總理訪問希臘期間,中國與希臘簽訂19個商貿合作協議,價值48億美元,其中造船訂單是重頭戲。作為擁有全國1/3、全球1/10市場份額的造船大省,江蘇省一些船企將因此獲益。
此次簽約中,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與希臘維拉特思船舶管理公司簽訂8條64000噸散貨船項目,協議價值約2.15億美元。“明年上半年開工建造,2016年上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陸續交付完畢。”口岸船舶副總經理楊春介紹,船價符合市場平均水平,融資已有著落。另外,工銀金融租賃與希臘航運企業簽訂價值6.6億美元的散貨船和集裝箱船融資協議,國家開發銀行與希臘航運企業簽訂價值15億美元的集裝箱船合作協議,部分訂單已與江蘇造船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這對江蘇造船業是利好。”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總經理范強介紹,希臘是航運大國,全球20%的船隊掌握在希臘船東手中,此次簽訂多個新船建造訂單印證了航運和造船市場逐步恢復的趨勢。今年1-5月,我省船舶企業新承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143.9%、73.2%,分別占全球份額的19%、21%。今年以來南通中遠川崎等船企也已收獲希臘船東的訂單,2016年將陸續交付。
最近幾年,希臘與中國在海運和船舶領域的合作出現三大變化:一是面對低迷的國際貿易與航運市場“逆勢而為”,持續擴大在中國的造船規模,中國超過韓國成為希臘船東的第一造船基地;二是在中國采購高技術、高附加值大型集裝箱船和液化天然氣船的比例不斷提高;三是與中國外貿的依存度不斷提高,目前中國每年六成的石油進口和近五成普通商品的進口,均由希臘船東通過海運完成。
“希臘船東擁有深厚的海運底蘊,對國際貿易和航運市場的‘嗅覺’非常敏銳,戰略重要性非同一般。”范強坦言,此次金融機構的參與給造船企業吃了“定心丸”。政府部門要分類制定船舶行業信貸政策,對生產經營狀況好的骨干造船企業和實力強、信譽好的船東訂單,應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